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暨“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7月9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16:中俄新闻教育与传媒发展”暨“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举办。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承办、中国人民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协办,旨在全面促进和深化两国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孔诺夫,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新华社原副社长、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副校长古谢依诺娃,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大学副校长科罗利科夫,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香港浸会大学协理校长、传理学院院长黄煜,南京大学校长助理范从来等领导和学者出席仪式。来自中俄35所高校的200余位师生代表和中俄媒体界相关人士参加仪式。
伊志宏副校长主持论坛开幕式暨联盟成立仪式。
郝平副部长代表教育部致辞。他表示,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签署15周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人文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今天由35所中俄高校共同成立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为双方合作带来了新活力。希望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能够站在促进两国关系发展、加强中俄人民友谊的战略高度,主动服务“一带一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增进联盟内学生、学者交流,共同为推动中俄人文领域的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作出新的贡献。
阎晓宏副局长代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提出中俄同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俄媒体交流年”为两国媒体提供了增强互信、扩大交流的良好平台,这将有助于两国媒体争取国际话语权,继续营造中俄两国发展的有利舆论环境。中俄两国的媒介合作模式日趋多元化,两国媒体不仅应保持互访和交流,更应秉持深度对话的理念,共同研讨重大问题,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他表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愿为两国新闻交流和媒体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孔诺夫参赞向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的成立致以祝贺。他表示,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的成立将有助于加强中俄两国在媒体领域的联系,培养两国高水平专业人才,提升俄罗斯媒体对中国和中国媒体对俄罗斯的报道力度。通过联盟,双方可以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使之成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有效平台。他祝愿新成立的中俄新闻教育联盟在未来工作中取得丰硕成果,联盟成员高校的毕业生在国际新闻领域有所建树。
王利明常务副校长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表示,媒体是促进人文交流、民间沟通最为有效的桥梁,也是推动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中国最早开始新闻学教育的学术机构之一,长期同俄罗斯媒体领域人士保持着密切沟通。希望本届论坛有助于推进两国学界达成广泛共识,促成中俄高校和教育机构在学生联合培养、高端新闻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互访等各个方面形成长期交流合作。
古谢依诺娃副校长表示,新闻领域是传播思想价值和社会信息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人们可以传播各个行业、各种类型的新闻。相信通过中俄两国新闻领域人士的通力合作,中俄两国媒体将对社会事件进行客观全面的报道,为加深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赵启正主任表示,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的主旨在于促进新闻教育的协同创新,在新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彼此增益,造就更多更有效的文化交流使者。在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成立“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是60多年两国新闻教育交流历史的接续,更是进一步开创新局面的起点。他提出,希望联盟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文化交流使者,积极开展协同科学研究,联合举办高规格、可持续的学术会议,发挥高端智库作用。
莫斯科国立大学新闻系主任瓦尔丹诺娃表示,在数字媒体时代,高校的人才培养变得尤为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和莫斯科国立大学的新闻教育专业都有着悠久的传统,都为本国新闻行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高校应该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她希望未来可以和中国高校在新闻教育方面展开更多合作,拉近两国人民之间的情感,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
刘承功副书记表示,中俄两国传媒界在新闻传播、人文交流、国际话语体系建构方面有广泛的共识,肩负着共同的使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俄罗斯许多新闻院校长期保持着良好合作与交流。复旦大学愿意进一步加深与俄罗斯高校在新闻传媒领域方面的合作,加强与俄罗斯同行之间的学生交流与教师互访,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优秀人才。
胡正荣副校长表示,中俄两国新闻业和传播业发展的前沿问题包括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机制体制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围绕这些课题,需要中俄两国高校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向上做更多、更深入地探讨。希望联盟能成为中俄两国交流教育思想、交互课程体系、联合培养国际化传媒人才的重要平台。
伊志宏副校长宣读了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首批35所高校成员单位名单。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副校长古谢依诺娃、莫斯科国立大学新闻系主任瓦尔丹诺娃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新闻系主任格罗莫娃共同代表联盟所有成员单位,拉动标志联盟成立的启动杆,宣告“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正式成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郭庆光宣读了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北京宣言》。宣言表示:联盟成员高校将互尊互信、和衷共济、互学互鉴、合作共赢,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共同为推动中俄人文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后进行了论坛主题演讲,共分为两场。上半场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就中俄两国新闻学学术交流合作的情况进行了回顾,并提出希望两国新闻教育界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合作、增进学术共识、促进学术发展。
瓦尔丹诺娃主任指出,目前是媒体转型的非常时期,新闻教育也面临着重大转型。中俄两国新闻院校之间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以期共同应对此次转型。
黄煜院长就“全球高等教育普及化带给新闻传媒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作主题演讲,对如何应对传播科技手段的改变等问题发表见解。
格罗莫娃主任就“如何培养高水平新闻学术人才”、“如何进行有价值的中俄媒体对比性研究”等问题发表意见。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指出,媒体交流是中俄关系的重要方面、推动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并就“如何在体制上改进中俄媒体交往的质量”提出十点建议。
主题演讲下半场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蔡雯主持。
马胜荣院长从实践的角度对“内容与内容创新”、“基本功能与传播工作”、“现场采访与深度新闻”、“信息泛滥与失实信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解读。
莫斯科国立大学新闻系副主任卢金娜介绍了关于“对俄罗斯新闻学教育公开数据和信息的监控”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俄罗斯新闻学教育的情况和特点。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以“‘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俄舆论环境分析”为主题发表演讲,分析中俄政府话语、学者话语和民间话语,倡导良好舆论环境,消除偏见、建立共识。
乌拉尔联邦大学新闻系主任洛佐夫斯基就“新闻学教育的必要性及未来发展趋势”发言,强调新闻传播中价值追求的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宪举指出,中俄两个新闻媒体大国应通力合作,一方面努力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为两国关系发展增强民意基础;一方面打破西方在国际新闻媒体领域的主导地位,改变当前不合理的国际新闻秩序。
当天下午四场分论坛同时举办,受邀嘉宾和学者分别围绕“融媒体时代中俄新闻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合作”“全球治理、国际话语权、公共外交与中俄媒体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对接中的传媒合作”“中俄大众传媒的话语实践与社会发展”等话题展开学术探讨和交流。
2015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宣布2016年和2017年为“中俄媒体交流年”,这是中俄两国在新闻传播、文化交流、国际话语体系构建等方面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
本次活动为“中俄媒体交流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是中俄人文交流机制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重要成果,彰显了新形势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
“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包括:
19所中国大陆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新疆大学、暨南大学、重庆大学、郑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新疆财经大学;
2所港澳高校: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
14所俄罗斯高校: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喀山联邦大学、乌拉尔联邦大学、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伏尔加格勒国立大学、远东联邦大学、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南联邦大学、沃罗涅日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