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122个自然保护区为濒危野生动植物撑起保护伞
10月26日,记者在“贵州湖南两省部门间CITES履约执法工作协调小组联席会暨业务培训会”上获悉,目前贵州省已建立122个自然保护区,85%的物种和90%的生态类型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对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群、数量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贵州省地处长江和珠江的上游,是两江的生态屏障。复杂的地貌和良好的生境,为植物的演化和和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贵州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总量居全国第四位,是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据了解,贵州分布的野生脊椎动物有1053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林麝、黑颈鹤、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18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猕猴、穿山甲、小灵猫、红腹锦鸡、白冠长层难、细痔疣螈等8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贵州都有分布。此外,全省有维管束植物近8490多种,其中有银杉、琪桐、红豆杉、掌叶木、红豆杉、香果树、伞花木、马尾树、桫椤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7种。
据贵州省林业厅副厅长孟广芹介绍,贵州省非常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目前,全省已建立122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处。这使贵州省85%的物种和90%的生态类型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对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群、数量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为做好CITES履约执法工作,贵州省检验检疫局对辖区内两个机场口岸,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和遵义新舟国际机场口岸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梳理,根据口岸实际需要增设了截留物初筛培养室,配备了体视显微镜等技术设施,实现了工作现场智能化监控全覆盖。2016年,检验检疫进境动物及产品3批,植物及其产品26批,包括鲸、海狮、牛精、本质品和海草等;截获种子种苗13批次,其中来自台湾8批次、印度尼西亚1批次、韩国3批次、香港1批次;合计重量18.5公斤;涉及豆、未知植物根茎、辣椒、仙人掌、珊瑚、地瓜、南非叶、樱花、黄花醉浆草、金钱草共计11种。
CITES公约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英文缩写,该公约于1975年于华盛顿签署,1975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我国于1980年12月25日加入CITES,1981年4月8日对我国正式生效。CITES是国际上管理濒危物种国际贸易的公约,它通过实时评估野生动植物种的濒危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和国际贸易对濒危物种野生种群的生存所产生的影响,按照不同的控制标准对其国际贸易进行管理。(记者 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