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批7个市场已完成疏解提升

09.06.2017  23:41

  今天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成果。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全市上下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工作导向,以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目标方向,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政策,坚持疏控并举,分类施策,把疏解与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

  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

  市发改委相关人员介绍,北京制定实施并修订完善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全市禁限行业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重达到55%,城六区达到79%。

  目录实施以来,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1.7万件,“”和“”的态势进一步扭转,从严调控的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2016年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下降72.75%、26.42%、18.36%,未列入禁限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2.77%、26.76%、22.53%。

  这“三升三降”表明通过疏解功能做“减法”,北京正剥掉“白菜帮”,集中发展“白菜心”,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探索走出一条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新路。

  分类有序疏解存量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组织集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与拆除违法建设,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整治,城乡结合部整治,地下空间和群租房整治,棚户区改造、直管公房及“商改住”清理整治等城市管理措施结合起来,与人口调控目标挂钩,确保完成年度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调控任务。

  一般性制造业疏解力度加大。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停产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制造业企业1624家,其中今年1至4月共疏解退出283家。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新校区加快建设。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新校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新校区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市共压缩培训机构29个。

  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调整不断深化,天坛医院新院今年底将竣工进入试运行,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建设进展顺利。北京中医医院垡头院区、口腔医院迁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城六区聚焦重点区域,统筹推进疏解腾退和产业升级。西城区、东城区主动对接保定白沟、石家庄乐城国际商贸城等承接平台,推介市场资源,引导动物园批发市场、永外城市场商户有序疏解转移;丰台区与大兴区成立联合工作组,推动服装企业与河北省承接地精准对接,联动疏解;朝阳区多次组织企业组团赴河北考察,支持企业在承接地加速发展。

  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一项标志性工作。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环节,面向全球50家高水平顶尖设计团队发出邀请,征集设计方案,目前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和6个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已通过专家评审。

  今年,北京共安排255项重大工程项目,截至4月底,新开工27项,在施达140项,占总数的55%,完成投资163.5亿元。其中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加紧建设,有望年底四大市级机关和相关市属行政部门率先启动搬迁,此外还从市级23个部门抽调100多名干部进驻通州帮助工作,努力把副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示范区。

  市规划国土委相关人员介绍,社会各界关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当前按照计划,在持续推进中。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规划设计(约6平方公里)、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约155平方公里)、通州区总体规划(约906平方公里)的规划工作稳步推进。

  人口增量增速双下降

  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雄安新区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我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作为北京自己分内的事,树立“雄安新区需要支持什么,北京就坚决支持什么”的意识,主动加强与雄安新区建设的工作对接、服务保障和协同联动,推动符合雄安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向新区疏解转移,引导北京人口随功能疏解有序向雄安新区转移,促进北京新的“两翼”错位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

  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带动下,全市常住人口连续三年保持增量、增速“双下降”态势,2016年为2172.9万人,城六区常住人口实现由增到减的拐点,较上年下降3%。通过疏解和提升统筹推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7%左右,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疏解整治的目的在于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本市研究制定了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管理和使用的意见,明确了分类分区域管控要求。疏解腾退空间要优先用于保障中央政务功能,补充完善国家文化设施,为重要国事活动预留空间,更好地履行“四个服务”职责。与此同时,本市下决心“留白建绿”,把环境留给老百姓,把腾出的空间用来增加面向群众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品质,切实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疏解市场并提升品质

  市商务委相关人士介绍,2015至2016年,全市共疏解提升市场302个、物流中心51个。2017年计划完成疏解提升市场120个、疏解物流中心38个,目前已完成疏解提升市场53个(其中拆除14个、清退转型27个、升级改造12个)、疏解物流中心3个,累计涉及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重点区域重点市场方面,动物园地区12个市场已完成疏解提升7个,涉及建筑面积24.3万平方米;大红门地区45个市场已完成疏解提升34个,涉及建筑面积约96万平方米。

  在坚定推进区域性市场疏解的同时,市商务委坚持疏解与提升并重,切实把市场疏解与品质提升工作统一起来。2015至2016年,全市共新建和规范提升蔬菜零售、便利店(超市)、早餐等基本便民商业网点2475个。2017年计划新建提升1000个便民商业网点,目前已完成519个(其中新建371个、规范提升148个),完成全年任务量的51.9%。全市基本便民商业服务网点在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86.8%,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0.3%,其中城六区实现基本便民服务社区全覆盖,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5.7%。

  农副市场建关相结合

  市商务委相关人士介绍,坚持按照“升级为导向、建关相结合”的原则区别对待农副产品市场,以规范、改造、升级为主,不搞“一刀切”。对确需撤除的农副产品零售市场,按照“撤一补一”的原则,提前谋划补充和替代措施;对确需撤除的大中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相关区政府将会同市商务委、规划国土委、发改委等部门提前制定替代方案,确保总体服务功能和服务面积不受影响。

  采取菜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超市搭载和直通车等形式加强蔬菜零售网点建设,目前全市3924个蔬菜零售网点中,菜市场411个,社区菜店1832个,生鲜超市295个,综合超市(便利店)搭载1192个。同时,全市5家蔬菜直通车骨干企业近300辆蔬菜直通车,进入近600个社区进行蔬菜售卖,填补社区蔬菜零售空白。

  市商务委鼓励和支持各区因地制宜发展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社区菜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综合超市(便利店)搭载、邮局搭载、社区蔬菜直通车以及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O2O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蔬菜直营店等多种模式,有效地保障了市民菜篮子需求。

  在保障基本便民商业服务设施配置方面,对于新建住宅小区,将落实《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中已经确定的有关菜市场等基本便民商业配置指标。对于老旧住宅小区,要求各区在研究制定腾退空间利用规划时,应按参照新建住宅小区基本便民商业配置标准,补齐便民商业设施不足。原有蔬菜零售等基本商业服务配套场所被改变用途的应该恢复其用途。对仍不能达到基本便民商业设施配置标准的,可利用其他可调配的居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改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设施。

  加快引导发展老字号

  市商务委相关人士介绍,北京除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外,还孕育了为数众多的老字号品牌,所以要抓特色化发展。市商务委通过举办的老字号品牌国际保护论坛、打造老字号网上集聚区等活动,为老字号搭建了提升研发水平、加强宣传推介的平台;通过支持老字号企业开拓市场,做好老字号传承发展等措施,引导老字号企业加快创新发展。同时重点培育发展了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市级特色商业街为代表,市、区两级特色商业街有序发展,古都风情街、专业商品街、现代时尚街、休闲消费街等四类特色商业街协同发展的格局。此外,目前奥林匹克中心区、大栅栏延寿街等15个街区正以“便民、利民、为民”为目标,开展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的创建。

  产业发展构建“高精尖

  市经信委相关人员介绍,近年来,北京产业发展紧扣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放弃“大而全”,构建“高精尖”,加快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围绕非首都功能疏解,编制了全市工业结构调整的一揽子方案,提出了“禁一批、关一批、控一批、转一批、调一批”的存量产业疏解思路,坚决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

  一方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2014年,制定实施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版)》,并于2015年进行了修订。全市禁限新增产业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由32%提高至55%,其中城六区禁限比例统一提高至79%。城六区严禁新建有制造环节的工业项目,实现了禁限项目“零准入”。

  另一方面,强化正面清单指引。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实施“三四五八”行动计划,成立北京制造业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制定“高精尖”产品目录,统筹推进“高精尖”重大项目建设,中芯北方、长安汽车升级调整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

  对于存量产业,以是否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为衡量标准分类施策。在鼓励企业搬迁调整方面,减免企业土地收入增值税。制定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差别化水电气热价格,综合运用经济措施倒逼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关停退出。

  2013年至2016年,累计关停退出1341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北京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的关停退出1200家企业的任务。2017年,北京计划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500家,截至5月底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72家,完成全年任务的74.4%。开展为期两年的违法违规排污及生产经营行为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截至2016年底,已清理整治挂账企业4477家,完成整治任务的89.5%。(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李博)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