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力争到2025年培育4至5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中新网北京新闻8月27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将实施“八大工程”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北京力争到2025年“高精尖”产业占GDP比重30%以上,培育形成4至5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将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创新药等打造成为“北京智造”“北京服务”的新名片。
这是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在今天举行的北京市“十四五”“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
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北京主动适应全球新一轮科技变革、产业变革,深度对接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北京的科技、人才密集优势,在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方面持续探索与实践。2017年底发布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针对5G、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机器人、超高清视频等细分方向出台了具体行动计划和方案,加快前沿新兴领域布局。
“十三五”时期,“高精尖”产业逐步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0年“高精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27.4%,较2018年提高2.3个百分点。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特种机器人、创新药、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处于国内甚至全球领先地位,涌现出一大批行业标杆企业。
他表示,作为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的发展蓝图,《规划》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遵循,推动产业“换核、强芯、赋智、融合”,加快产业基础再造提升、产业链条优化升级、智能绿色全面覆盖、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区域发展开放联动“五个突破”,抢抓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发展机遇,进一步聚焦十大“高精尖”产业中的重点领域或关键细分,提出构建“2441”新型产业体系,打造“高精尖”产业2.0升级版,即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做强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四个特色优势的“北京智造”产业,做优区块链与先进计算、科技服务、智慧城市、信息内容消费四个创新链接的“北京服务”产业,加快布局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双碳技术等一批未来产业。
《规划》提出了明确的推进路径,即“十四五”时期北京将点实施“八大工程”:
一是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五个一”工程,按照每个集群“一本实施方案、一套政策措施、一支产业基金、一批重大项目、一组重点承载区域”的思路,再造2-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3家万亿级市值企业。
二是产业“筑基”工程,制定并滚动实施“高精尖”产业“卡脖子”攻关清单,力争10个核心技术产品基本满足高端装备制造和国家重大工程需要。
三是创新成果转化“接棒”工程,依照创新项目成熟度整合研发、转化、产业化、应用场景资源分段接力支持,引导“三城”重大创新成果在京落地。
四是企业“登峰”工程,建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新增500家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10家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50家单项冠军企业和3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能够进入国内互联网行业第一梯队的头部企业。
五是产业链强链补链工程,选择10个产业链开展强链补链示范,探索形成以“链主”企业为头雁引领、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紧密跟随的“产业雁阵”。
六是“新智造100”工程,推进“十百千万”升级计划,打造10家产值过百亿的标杆性“智慧工厂”,建设100个智能工厂,推动1000家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培育万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七是服务型制造领航工程,支持先进制造企业由产品设备生产商向智能化产品与服务提供商转型,新增1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0个示范平台和一批示范项目,创建全国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八是京津冀协同智造示范工程,实施10个京津冀协同智造重大示范项目,建设京津冀联通共享的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云平台。
据悉,进入“十四五”以来,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先进制造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高位开局。今年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9%,两年平均增长17.1%,增速继续位列全国第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29%左右。重点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3.8%,快于全市平均增速,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80.5%。(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