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栋50年简易楼的奇迹

23.07.2015  16:05

  楼道里的大裂缝,旁边写着“注意!”。

  北楼的房顶上,屋脊已经断开。

本期策划

 

  李嘉瑞

  几乎是个奇迹,报国寺西夹道6号的两栋老简易楼,就这样“坚持”了50年。而建成之初,这两栋采用立砖空心砌法的简易楼,预计的寿命最多30年。原本住满了32户的两栋楼,如今已经空了一半。十多户的居民,担心房子年久失修,已经搬走了。十多户的房子就这么空着,这在二环以里的西城区几乎不可想象。楼道里的大裂缝、屋脊的大裂缝、天花板的凹陷……各种问题,让还坚持住在这里的居民们越来越担心:会不会住着住着楼倒了?

  1960

  年代

  喜悦

  在这儿,张奶奶住了一辈子。她的孩子们也住在这里,也住了大半辈子。他们对这里,又爱又恨。

  82岁的张奶奶,是这两栋楼里年纪最大的长辈,也是第一批的居民。张奶奶一家原本住在一街之隔的广义街,1966年,这里开始建楼的时候,她就经常跑过来看看。“每天都来看,数数盖好了几间,哪一间会是我家,当时就盼着从平房搬到楼房。

  1967年,那时还很年轻的张奶奶,成了第一批入住的几户居民之一,住进了北楼的1层7号。“我住进来的时候,楼里还没通电呢,”张奶奶说。没几年,两栋楼就都住满了。

  报国寺西夹道6号,包括两栋简易楼,习惯上被称作北楼和南楼。每栋楼都是2层,每层8户,一共就是32户。北楼的每户两间房,一共18平方米。南楼的每户一间房,12平方米。

  楼里没有厕所,大家都要去胡同里的公厕。楼里也没有厨房,大家都要扛煤气罐上楼。楼里不能洗澡,大家都要去公共浴池。即使这样,当年入住的居民们还是很开心,就因为能住上楼房了。

  虽然住进了楼房,大家还都保持着住平房的习惯,邻里之间相当亲密。煮了饺子,互相送一碗;小夫妻吵架,邻居大妈会来劝;孩子们各屋乱窜。即使到了今天,这栋楼里的任何一户人家,都能挨着门地数出谁家姓什么,几个孩子,儿媳妇是哪儿的人。

  1980

  年代

  忧愁

  刚住进来的时候,大家觉得挺幸福。可随着下一代的出生,事情开始起了变化。屋里的人口越来越多,搬进来的床越来越多,房子显得越来越拥挤。住在一层的住户,开始想办法了。

  刘师傅就是这样一户,他住在北楼的一层5号。当年,南北两栋楼的中间,还是比较宽阔的。刘师傅就在自己家房子外边,接出来一间小棚子。

  小棚子最初就是个小厨房,里面放着煤气罐和做饭用的家伙。后来,家里人口多了,屋里住不下了,小棚子就砌上了墙,成了小房子。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层的每一户,都向外接出来一个小房子。原本的两间屋子,就成了三间。

  自己动手,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也逐渐出现了问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刘师傅家的房门就关不严了。非得用脚踹一下,才能关紧。最开始,刘师傅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等到后来,他才想明白,是简易楼倾斜了。

  这两栋简易楼,就像比萨斜塔一样,一点一点地歪。北楼向北歪,南楼向南歪。楼歪了,门框自然就歪了。最明显的歪楼证据,就是墙上的裂缝。

  在他加盖的小房和原本的简易楼墙体之间,已经有了一道几厘米宽的缝隙。“每年都修补,每年都变宽。”刘师傅说,加盖的房子轻,没有歪。而简易楼当年的地基不稳,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一点一点倾斜了。

  2010

  年代

  恐惧

  子越来越危险。一层的屋里,会有裂缝;二层的天花板,会漏水;整栋楼的屋脊,已经裂开;房顶的四个角,已经往下耷拉了。

  如今,一层楼道里的那条裂缝,已经成了这两栋简易楼的标志。旁边,有白色粉笔写着的“注意!”。

  住在北楼二层的梁子,自己的家搬到一楼。人口多了就住不下了,就租下了二层的一间房子。“也就咱们自己人敢住,外边人都不敢租。

  搬到了二层,新的烦恼也来了。二层的屋里,天花板已经严重向内凹陷,垂下来很大的一个弧度。每到下雨天,雨水就会从天花板上渗出来。墙皮被浸湿,一块一块掉下来。

  “能渗出水来,还算是好事呢,”梁子说,要是发现不渗水了,那就是整个天花板都被浸透了,就该整块掉下来了。

  这两栋简易楼的性质,属于公租房。房子的租金非常便宜,北楼为每户两间,每月36.7元。南楼为每户一间,每月21.2元。

  房子的产权归属于房管部门,按说不允许向外出租。2000年以后,一些住户的经济状况变好,买了新房搬家了,就想把旧房出租。不过,租了没多久,就没人愿意租了。曾经有一户,把房子租给了一个卖电脑的小伙子。租期半年刚到,小伙子就说什么也不住了。“因为太危险了,实在不敢住了,”居民们告诉记者,从那以后,这里的房子就租不出去了,只能空着。

  居民们已经说不清楚,从哪年开始,

  2015

  年

  期待

  能不能完成改造,甚至能不能开始施工。他们只有最低的一个期望了:

  “至少能告诉我们,这栋楼是否还安全,还能住多少年吧。”张奶奶说,她现在的每一天,都提心吊胆的。她要的,就是房管部门能出具一份房屋安全的鉴定报告。

  负责报国寺西夹道6号的,是北京宣房投资管理公司房产经营部。昨天,记者联系到该部工作人员,表达了简易楼居民希望了解房子是否安全的情况。对方表示,关于安全评估方面的问题,将会向上级反映,然后再给出答复。

  本报记者 李嘉瑞

  实习生 白更 文并摄 J240

  此前,北京市住建委曾经统计,全市共有882栋老式的简易楼。调查鉴定显示,这些简易楼已经全部达到了危房标准。市住建委曾表示,2015年底前,将完成全市882栋老式住宅楼的改造。

  老居民们告诉记者,当年入住的时候,房管局的人说,房子能住30年。如今,50年过去了,大家还这么住着。居民们想搬走,但一直没有拆迁政策。2012年,传出了2015年底前改造的消息,居民们又是欢喜一场。

  如今,居民们已经不知道,今年年底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