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书》丛书首发仪式暨研讨会举办

20.01.2018  11:11

1月18日,《两地书》丛书首发仪式暨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举行。活动由辽宁日报、中国人民大学、辽宁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博物馆馆长贺耀敏,辽宁日报社党委副书记田学礼,辽宁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洪,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殷陆君,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罗杨,著名书信研究专家、天津市邮政局原副书记仇润喜,著名文化学者解玺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田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中心主任颜梅等领导和专家学者30余人与会。

贺耀敏在致辞中表示,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家庭生活、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载体,是涵养家训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素材。作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特色的高校,中国人民大学一贯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承,支持成立了全国首家家书文化研究中心和家书博物馆。相继编写出版了《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抗战家书》《廉政家书》《图说红色家书》等图书,支持或与多家媒体合作,推出了“烽火家书”“一封家书”“家书里的中国”“旧信重读”和《见字如面》《中国情书》《信•中国》等一批有影响的专栏、专刊、节目,让珍藏在博物馆里的家书活了起来,让家书文化走向社会、走进大众,同时有力提升了人大家书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也给学校赢得了荣誉。

田学礼在致辞中表示,辽宁日报近年来始终在走一条“立足辽宁、放眼全国”的办报之路,关注那些与时代、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话题。从“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到“当今中国主流道德判断”,从“大学课堂上的中国”到“1895-1945 中国东北角之文化抗战”,再到不久前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铁纪铁流”,还有2017年的“两地书”,都代表着辽报人对新闻理想和新闻使命的不懈追求。“两地书”选取“家书”作为载体,透过家书看家庭、讲家事、说亲情,力求更生动、更贴近、更深入地展现家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时代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陈昌凤在发言中表示,《两地书》策划立意高远,影响深远,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体现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发现新闻的价值,二是在平常与生活的交往中体现历史文献的价值,三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真善美的价值。

罗杨认为,书信中蕴含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久远传承的文脉,书信中鲜活的心灵表白、朴素的家风对白、以人为本的深深情怀跃然纸上。重温家书情怀,品味家风故事,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怀旧,更在对当代人的激励和鞭策。

据悉,《两地书》是辽宁日报与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合作推出的大型新闻策划。2017年共推出111个专版,发稿量总计60万字。该系列报道日前由辽宁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共6册,分别为望年、致她、工人、孩子、军人和家国,书中辑录家书故事100余个、书信近200封。

图书首发仪式由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主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贾铁英、图书馆副馆长宋姬芳、新闻学院副院长赵云泽、家书学社社长刘宇凌出席仪式并接受赠书。

两地书》策划自推出起便受到中宣部的重视与关注。中宣部新闻局在阅评中评价说,辽宁日报组织、策划《两地书》,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两地书》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展开叙述,内容显深度、视角显宽度。内容可读性强,历史文化性高,为家书文化注入时代活力,体现较强的现实意义。辽宁日报用家书作为载体,共同品亲情,崇尚家文化,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了应有的舆论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