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建设任务实施率达58.5% 新增1400多个优质项目
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及总部企业代表4月20日走进北京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图为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
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及总部企业代表4月20日走进北京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图为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
中新网北京新闻4月20日电 (记者 杜燕)目前,国务院批复的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两区”)建设251项任务,已落地147项,实施率达58.5%。政策落地同时,北京新增1400多个“两区”建设优质项目。
这是记者从今天举行的2021北京“两区”建设系列主题沙龙的开场活动——科技创新主题沙龙推介会上获悉的。
今天,英中贸易协会、美国国际商会、欧美工商会等12家国际组织以及42家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先后到访北京市昌平生命科学园、海淀翠湖科创平台、中关村壹号等科技产业园区,以主题沙龙的形式近距离了解“两区”政策叠加优势。
记者了解到,随着北京自贸试验区窗口期的全面打开,科技创新片区作为北京自贸试验区“三片区7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政策叠加优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打造要素集聚格局,在三大片区中已发展成为引领科技创新前沿、带动自主创新的主阵地,吸引着海内外关注的目光。
作为北京三个自贸片区之一的科技创新片区,包括中关村科学城21.59平方公里、北京生命科学园及周边可利用产业空间10.26平方公里。其中,中关村科学城区域主要涵盖翠湖科技园、永丰基地及周边可利用产业空间。片区的产业重点,聚焦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科技服务等产业,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全球创业投资中心。
加快“两区”建设步伐,共享更多红利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在活动上介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于日前联合发布《机遇之城2021》报告,对全国47座城市进行综合排名显示,北京高居首位。
他表示,今年1月至3月,北京市吸引外资呈现大幅增长,实现“开门红”。新设外资企业379家,同比增长36.3%;合同外资96.3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实际利用外资49.4亿美元,同比增长32.7%。
刘印春表示,下一步,北京将重点抓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区”建设、数字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新消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关键“五子”,强化“五子”联动,要以“两区”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全产业链开放,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一是着力推动大科学装置开放,提高本市大科学装置的使用率、知名度和影响力;实施大科学计划,和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先行先试相结合;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开放,组建国际顶尖科学家参与的评估委员会,开展多方位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二是聚焦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有效解决成果确权、评估定价、转化实施、收益分配等问题。
三是建设中试研发平台,以开源平台补短板;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提出吸引重大研发平台的措施,抢占科研高地;建设检测认证平台,推动国际测试标准互认,营造国际化的检验测试环境,推动国内有实力的检验检测机构面向国际开展服务。
四是探索建立创投机构被投对象服务平台,吸引创投机构聚集。
五是建设北京国际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质量。
刘印春表示,“两区”建设是北京对外开放的重大机遇,为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热忱欢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总部企业能够在‘两区’政策红利下,把好的项目引到北京,能够在北京能有新一轮的大发展,共创合作互赢的美好未来。”
北京新增1400多个优质项目
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闫立刚做首场片区沙龙主题推介。
闫立刚以一串实实在在的数据,展现了北京“两区”建设的丰硕成绩。
他称,目前,国务院批复的251项任务已落地147项,实施率达到58.5%。“其中包括很多全国首创、首批的政策,比如高新技术企业的‘报备即批准’、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私募股权投资份额的转让平台、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的资金池试点等等”。
他介绍,“两区”建设以来,北京新增了1400多个优质项目。有很多都是标志性引领性项目,比如赛诺根有限公司落户北京CBD,成为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首家落户的跨国公司亚太区总部;承载跨境金融信息传输职能的重大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在京获批落地。
推介会上,闫立刚以外资准入更加开放、数据流动更加通畅、资金进出更加便利、人才支持更加有力、税收优惠力度更大、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的6个“更加”,向与会嘉宾精准提炼了北京“两区”建设在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方面的务实举措,并向与会嘉宾代表介绍了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包括将加快“两区”建设步伐,构建“领域+区域+要素”开放格局;加速“两区”立法,为“两区”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加大项目落地力度,让企业享受更多“两区”红利等举措。(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