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评:义务植树 中国风尚

13.03.2017  17:43
义务植树 中国风尚    中国绿色时报3月13日报道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时序,又把一个和风拂面、草绿花放的春天带给我们。我们又迎来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这是中国的一个创举。自1981年以来,每当春天来临,随着春的脚步,从南到北,义务植树在神州大地渐次展开。人们走向郊野,挥锹植树,成为春天中国的一大风景,一大仪式,一个美丽的故事。
  适龄公民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绿化任务,其意义不仅是让大地增加新绿,更重要的,是提倡一种风尚,强化一种意识。
  放眼周围,我们看到,绿色在一年年增加,生态环境也越来越优美。这里面,有中国务林人的不懈努力,也是全体公民参与的结果。我们也看到,在春天里,人们不约而同地都想到要去种几棵树,莳弄一下身边的绿地,这种行为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想做和要做的事,一种新的风尚。几十年来,义务植树的形式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多样丰富,义务植树的热情与日俱增。近年来,很多网络社区成为召集义务植树的平台,每次这样的活动,都是一呼百应,网友们热情参与,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这习惯是一年一年义务植树的劳动形成的,这风尚是义务植树运动持续开展带来的。
  义务植树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素有热爱大自然、种树植绿的传统情怀,这是优秀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春天踏青植树,秋天登高赏菊,是中国人千百年的美好习俗。回望历史,养花种草、珍爱绿色的故事也不胜枚举,中华大地那些古树名木能够保存至今,也得益于世代人们的爱绿护绿。每棵古树名木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植树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有中华名人也有普通百姓。正是藉由这些古树名木,我们今天可以阅读我们热爱自然的传统文化。
  文化是形成的,也是需要传承的。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是每代人的责任。今天是明天的历史,我们今天种下的小树,百年以后或将成为后代人的古树名木,我们植树也是将中华文化加以传承和积累,树木美化我们的大地,植树的文化也滋养当代和后代人的心灵。
  义务植树也是良好道德的培养。良好的道德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础,良好的道德也需要持续的培养。我们看到,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自然道德还不尽如人意。最近发生的一些网鸟打鸟和食用野生动物的事件、个别网络社区出现猎捕和虐待小动物的事件,不仅是违法的问题,也反映出一些人的道德问题。同时,更多的人关注和谴责这种行为,也正反映出道德的力量。道德的培养,需要教育,也需要各种积极美好行为的带动。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参加义务植树,通过这种以及其他的活动亲近自然、了解自然,逐步培养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就是积极的道德培养行动。
  每到春来好植树。让我们以植树的行动,以春天的名义,祝愿中华大地树绿花艳,日益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