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残疾人论坛开幕——专访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
图为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
为进一步搭建残疾人事业高端交流平台,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实现人文交流。大力增进中国与东盟残疾人领域的相互了解,建立互信互通,实现合作共赢,为今后中国—东盟残疾人领域深度交流打下扎实基础,首届中国-东盟残疾人论坛于9月17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日前,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就中国与东盟之间残疾人领域的合作交流情况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中国-东盟残疾人领域交流合作的情况。
张海迪:中国与东盟一衣带水,文化相近,人民相亲,在残疾人领域有着长期友好的合作与交流。作为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成员,我们共同发起了三个“亚太残疾人十年”,促进了亚太地区残疾人事务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残疾人领域的双边交流也十分频繁,成效显著。
中国在发展本国残疾人事业的同时,积极履行国际责任,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推动地区残疾人事务发展。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成功举办了“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主题活动,相关东盟各国派代表出席。活动形成的“北京共识”为联合国2015后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残疾人的融合性增长提供了重要参考,并且推动在APEC框架下成立了“残疾人事务之友小组”,将残疾人事务纳入APEC框架。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将残疾人合作纳入亚欧合作框架”倡议,今年10月将在北京举办首次亚欧合作框架下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邀请东盟各国派代表出席。会议将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残疾人事务,尤其是残疾人辅具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
记者:第12届东博会将残疾人主题活动首次纳入东博会框架体系,您认为这对于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残疾人事务交流有哪些促进作用?
张海迪:多年来,中国和东盟各国为保障残疾人权利、改善残疾人生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加强区域合作共同促进残疾人事务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残疾人在平等参与和融合发展方面仍然存在障碍,需要社会各界给予特别的帮助,这也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本次论坛聚焦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有利于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和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区域内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本次论坛架构起了中国和东盟国家残疾人事务交流与合作的桥梁,通过共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展示各国残疾人辅助器具和职业技能才艺,为政府、学术界共同探讨加强残疾人事务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交流与合作平台。这种机制对残疾人事务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将推动相关国家加大对残疾人事务的资源投入,加强残疾人康复、教育、社会保障、无障碍等公共服务,共同分享发展成果,让更多残疾人受益。
记者:您对未来通过东博会平台进一步扩大中国-东盟残疾人事业的交流作用有何期许?
张海迪:“丝绸之路经济带”、“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残疾人事务的交流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将积极拓展东博会平台,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加强残疾人事务国际合作。
(一)推动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便利化过程中,采取切实政策措施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权利,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质量。
(二)建立中国—东盟残疾人事务合作交流机制,开展残疾人事务的经验分享、信息沟通、技术交流、项目合作。推动开展残疾人康复技术研讨、康复人才培训,加强辅助器具跨国研发合作和本地区产业供应链的互联互通,推动鼓励和资助科研机构研发科技含量高、能显著改善残疾人功能的辅助器具,提高辅助器具产品研发的总体水平。
(三)加强和改进对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加强人文交流,为残疾人融合发展创造便利条件和友好环境。为残疾人提供更多职业技能培训和康复服务的机会,从而提高就业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使残疾人能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在与其他人平等参与的基础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来源:中国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