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院:手机号停用要及时“松绑”
时下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随着微信、支付宝、翼支付、和包等一系列手机钱包的推出,智能手机又多了线上线下消费功能,公众体验到手机消费扫码和刷手机带来的方便,但也面临如何管好手机和手机号的新问题:原来绑定支付宝等手机钱包的手机号不用了怎么处理?手机丢了怎么办?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了近期两起典型案件,一件是犯罪嫌疑人用被害人身份证激活被害人停用的手机号盗窃支付宝钱款,另一件是犯罪嫌疑人用密码登录被害人手机钱包盗窃。登录手机钱包需要密码,忘记密码需要提供个人注册信息、密码保护问题、短信验证、银行卡号、银行预留手机号等多个环节,盗贼是怎样闯过诸多环节盗取被害人手机钱包的呢?
2015年3月,刘某和朋友李某出游时,刘某偷走李某的智能手机和钱包。当天晚上,刘某将李某支付宝里的1.7万多元全部转出,李某发现手机丢失后立即申请支付宝对钱款进行冻结,紧接着到营业厅停用了原手机号并补办了新的手机卡。由于李某转出支付宝所用的手机号被停用,转入支付宝里的钱被冻结,既无法提取也无法在线使用,看到李某钱包里的身份证,刘某想到用李某的身份证开通旧号把钱取出。于是,刘某用李某的身份证到营业厅重新启用了李某的旧号,李某发现旧号被人重新启用后再次到营业厅办理了停用手续,而刘某又将其开通,二人“我开你停”式的拉锯战总共持续了四个来回,最终,忍无可忍的李某选择了报警,当天,刘某被警方抓获。
2015年5月,鲍某到房东赵某家串门时偷走了赵某的智能手机,鲍某发现赵某手机里安装了手机钱包软件,在输入密码时试了多次都没有成功。后来,鲍某偷看到了赵某用新手机登录手机钱包的密码,用偷来的手机进行操作后顺利登录赵某的手机钱包,鲍某将赵某手机钱包中的钱分批转到了自己建立的众多虚假账户,然后采取“二次转账”方式把钱转入自己的账户。由于赵某手机定制了银行卡短信通知,在得知自己的钱款被盗后立即申请冻结款项,导致鲍某无法使用该笔款项,不久鲍某被警方抓获。经查,鲍某盗窃数额达12万余元。
办案检察官认为,犯罪嫌疑人针对手机钱包犯罪有三个特点:一是犯罪嫌疑人具有一定的技术。他们了解或精通利用网络工具犯罪,利用软件漏洞和管理缺陷作案,在款项转移上甚至做到了难查踪迹,如鲍某对支付软件有较多的了解,为逃避追查先建立众多虚假账户,然后再将盗取的钱款进行“二次转账”,这给破案带来一些障碍。二是被害人自我保护意识较弱。两起案件中,被害人就是因为过分追求程序上的方便快捷,有的被害人没有对自己的手机和账户采取任何的安全保障措施,给了犯罪嫌疑人以可乘之机,有的被害人没有在手机丢失的第一时间办理解绑、挂失和报案,导致犯罪嫌疑人很快将其财产转移,就个人来说,有些被害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使用密码登录手机账号时被犯罪嫌疑人看到,给个人造成损失,有的手机用户开机无密码,在微信、支付宝等软件使用上也是自动登录,这无疑增加了被盗风险。三是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较为突出。当前,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成为社会上的普遍问题,如果个人信息被犯罪嫌疑人获取,为其作案提供了便利。
检察官提醒:手机丢失或注销手机号不仅要办理停用手续,更要及时为手机“松绑”,解除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支付软件的绑定,以免遭遇不必要的损失。可以通过另一部手机登录相关软件页面,通过“账户设置”解除手机绑定业务。也可以通过所在公司客户服务,查询自己手机号码下的绑定业务,以便及时解除绑定。同时,通信营业厅应加强业务审核。检察官指出,营业厅应加强对办理业务人员的身份核对,不能只看证不看人,以防犯罪嫌疑人冒用他人身份证办理业务。要谨慎审核身份,如出现可疑情况应及时通知公安机关,确保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银行对公民财产安全保障需进一步完善。对移动支付绑定的银行卡,银行应加强对非本人、非本机登录情况下的安全措施,遇到异常情况能及时提醒用户和支付锁定。通过设定支付限额和转账限额,健全移动支付保险措施,发生密码被盗和手机遗失,被害人损失也能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