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法院聚焦急难愁盼“为群众办实事”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东城法院坚持首善标准,立足公正司法、为民司法、服务大局推出20项具体措施,想方设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多措并举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7月30日10时,东城法院召开了“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欠缴的公积金终于补上了
7月初,东城法院12368热线接到了北京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求助电话。自6月底开始,该中心陆续收到群众集中反映某公司欠缴员工多年公积金未补缴的问题。事实上,该中心已于今年3月对公司做出补缴的行政决定。但按照法律程序,公司有六个月的异议期,超期不履行也不起诉,该中心方可向法院申请行政非诉执行。目前期限未到,但群众不满日益强烈,存在群体性纠纷的隐患。该中心与公司进行了多轮对话协调,但进展缓慢,希望法院能够想想办法“治未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考虑到涉及121名群众切身利益,东城法院迅速启动“和立方”诉源治理机制。党员法官冯晓光、马媛婧迅速介入源头化解,经过实地调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后,马上组织各方见面。经过两个小时的协商,各方共同决定:在当晚24点前,把所有补缴前的准备工作完成,每一个细节问题处理完毕;次日中午12:00前,把资金补缴到位;公积金中心在收到款项后12小时内,迅速组织力量把款项分到每个人的账户,并同时做好群众答复工作。7月15日,公积金拨付到了每一个员工的账户,这起群体性纠纷圆满化解。
自2019年推进“和立方”诉源治理以来,东城法院自觉将诉源治理工作放到提升首都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大视野中去思考,结合东城区位特点,紧紧依靠党委领导,通过统筹协调各方调解力量,在行政机关、街道社区、行业协会等离纠纷最近、最适宜解纷的地方联合设立“和立方”工作站。今年,东城法院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诉调对接工作在街区层面的“四个全覆盖”,工作站数量已达16个,有效为群众解决纠纷减负去繁。今年1至6月,“和立方”成功调解纠纷3640件,成功率达70%。对调解成功的案件落实跟踪回访,特别对养老、教育、医疗、就业等涉民生案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督促义务方履行到期付款义务284件次,涉及370余万元。
——没想到现在立案这么方便了
5月初,入职不到一年的青年党员李璐璐收到了第一面锦旗,被赞“人民卫士”。在最初查看当事人马某网上提交的立案材料时,李璐璐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案由适用错误、缺少必要材料等,不符合登记立案要求。为了更加清晰地说明并帮助当事人顺利完成立案,他按照规定及时在网上审核系统中留言,一次性告知审核未通过的原因,并主动电话联系马某进行指导。立案成功后,马某由衷地赞叹:没想到现在立案这么方便了,法院同志太有耐心了!
据悉,优化立案和诉讼服务是东城法院“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方面。网上立案和电子送达,不再要求当事人提交纸质材料;跨域立案,让群众快速实现千里之外的立案;非接触式查阅诉讼档案,省去了到法院借阅档案的繁琐过程,对网上查阅有困难的群众,还提供了邮寄查阅服务;使用移动微法院、公共邮箱、微信,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很多诉讼事项。为有效指导当事人立案,东城法院还专门成立了团队,积极落实“一次性告知”,以电话答复、书面告知、网络留言等多种方式主动提供指导和服务。
——公正高效的司法是群众所盼
虚假诉讼是影响司法公正和权威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东城法院着力构建民刑联动虚假诉讼惩防机制,已向公安机关移送虚假诉讼刑事案件5例,已判处刑罚2人,罚款3人,训诫1人。6月上旬,法官古悦再次甄别出了一份虚假证据:在一起委托合同纠纷案件中,原告王某以经济困难为由申请免交诉讼费,并提供贫困证明一份。经核实,该证明系伪造。经法官训诫,王某认识到错误并进行了具结悔过。同时,法院认为该份虚假证据的形成过程可能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遂依法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司法审判中当事人面对面实时沟通,既保证当事人程序权利,又有利于案件事实查明,提高审判效率。但有时候,实现起来是有难度的。在一起追索工程款案件中,被告法定代表人因涉及刑事案件处于羁押状态,承办法官李晓彤积极想办法,与海淀法院协商利用智慧云系统在全市法院互联互通的优势,将被告法定代表人提审至山后法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审理,实现了当事人无障碍沟通。
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是行政审判的重要目标。在一起公安行政处罚纠纷审理中,经过法官杨鹏英深入释法析理,被告方当庭表示纠正已经作出的行政行为,原告方亦当庭提出撤诉申请并寄来感谢信,盛赞法官是群众心中的当代包公,在法官的辛苦推动下,自己的实际问题得以解决,再坚持诉讼已无必要。
近年来,随着司法网络拍卖的蓬勃发展,拍品种类不断丰富,如何加快小额动产的网络拍卖,成为基层法院执行工作面临的一个挑战。东城法院执行局通过探索,实现当事人议价、合议庭定价、网络询价、直播拍卖、专业机构回收等多种方式的创新,打造“三段集约”动产拍卖绿色通道,动产处置平均期限缩短至30天,同比用时减少一半。今年6月,东城法院以该模式处置笔记本电脑、项链、手链、挂件等动产共41件,均在10日内完成上拍公告发布工作,让胜诉权益尽快兑现为当事人手中的“真金白银”。
同时,东城法院注重以科学管理提升审判质效。今年以来出台规范性制度15个,针对大标的额民商事案件、扣除和延长审限、延期开庭、送达法律文书时限、执行案款发还、卷宗归档等问题加强监督管理,开展专项评查和督察,加大问题通报和督促整改力度,在各业务口分层分类对多发性问题开展讲评,通过鲜活案例提供风险警示参考。调研梳理审判全流程中的80类风险隐患,出台《审判流程重要节点风险提示》和《审判流程风险提示鱼骨图》,受到最高法院关注推介,并被全国50余家中级以上法院借鉴参考。
——回应需求的精准普法才更解渴
在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东城法院以需求为导向开展“京法巡回讲堂”活动,上门就审、巡回审判407次,开展普法讲座28场,召开涉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帮信罪相关法律问题新闻发布会,紧跟社会热点,提供有力司法指引。
为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东城法院开启走访辖区重点企业系列活动,先后到人保集团、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等企业,听取需求和意见建议,提供定向普法。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暨知产审判与行政执法互动机制座谈会”,与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及五个区的主管部门探索创建信息共享与协同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的全链条保护,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力。开展“4.26”知识产权宣传月系列活动,为中关村东城园区40余家企业负责人讲授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通过驻区人力社保局诉调对接工作站高效化解劳资纠纷,平衡劳动者利益保护和企业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联合区工商联为辖区中小企业普法,及时答疑解惑,以司法智慧助力创新发展。
持之以恒加强未成年人普法和权益保护,向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大力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的新规定,推进法治校园建设。拍摄“让法律守护少年的你”等普法短视频,制作微电影、创作动漫、排演话剧,送上暖心提示,让法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多次上门慰问刑事被告人的未成年子女,为虐待案件未成年受害人聘请专职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恢复家庭关系。
“为群众办实事,永远在路上。”东城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范国伟表示:“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想办法做好各项司法工作,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是党的司法事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我们全体党员干警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