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论青年人拍摄纪录片:要真诚

21.04.2015  21:33

  中新北京网4月21日电 (记者 杜燕)“青春的纪录,不仅纪录青春,更纪录青年人所理解的社会、生活”,“要真诚”……在今天举行的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纪录•感悟•成长”青年纪实影像论坛上,多位业界专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青春的纪录”环太平洋大学生微纪录作品大赛面向中国两岸四地以及环太平洋地区在校大学生,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近二十个省份以及港澳台地区和美国、韩国、日本、缅甸等地的大学生们近2000部纪录片作品,总长度超过4万分钟。

  “青春的纪录”创办人、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导演秦蕾表示,纪录片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青年人观察社会、表达态度的途径。大学生作者的观察视角非常广泛,并不局限于身边和校园,更多的是关注现实、关注社会,比如留守儿童、抗战老兵、环境污染、教育问题等等,体现出当今大学生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具有理性和责任感。

  知名评论人石述思认为,真诚是青年纪录片要坚持的灵魂。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总监陈大立也表示,希望大学生纪录片作者在坚持真挚表达的同时,增强讲故事的功力,“千万别端着”。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刘卫兵表示,青春的纪录,是青年人的题材,也是纪录青年人所理解的社会、生活;纪录的不仅是今天的年轻人,还包括过去的年轻人,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会林在论坛上谈到“看中国”中外青年影像计划。她称,2011年起邀请中外青年“眼睛看中国,拍摄十分钟的纪录短片”这个活动,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起到了很好作用。

  她透露,当初仅仅是几位外国青年导演来中国拍摄作品,到2013年已增加到来自美国、法国、韩国、俄罗斯、叙利亚等国43名青年导演来华拍摄短片;2014年是57位,今年则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外国青年导演,与中国青年导演一起“看中国”。

  她称,希望每一个参与者都能用自己的镜头记录所看到的城市和人文景象,感受中国文化的现代内涵。“来到这里的中外青年都能够成为文化的使者,让他们的作品成为沟通异质文化的桥梁。

  据悉,“青春的纪录”环太平洋大学生微纪录作品大赛举办三年来,除了征集大学生纪录片作品,还组织大学生纪录片重点团队竞标、优秀纪录片进校园、纪录片大师讲坛、纪录片训练营等活动,鼓励青年人创作、发现优秀人才、生产有品质的作品。(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