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夺冠,“不止于言”! 人大辩论,缘何纵横?

14.06.2019  13:51

恭喜中国人民大学!

人民日报》社国际报告厅,这句等了五年的祝贺,让人大辩手马骋和林诗瑭泪洒决赛现场。

自2019华语辩论世界杯开赛以来,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48所高校的大学生汇聚北京。

决赛前的6天,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参赛队伍的357名选手历经了62场高强度的比赛。

中国人民大学一路披荆斩棘,挺进决赛。这也是五年来,人大第四次闯入决赛。

这次,对手是一路以9:0、15:0等碾压式比分高调晋级的东吴大学。

双方围绕“过程还是结果更能体现青年人奋斗的价值”这一辩题展开激烈辩论。现场金句频出,双方碰撞出火花四射的思维之光。

不仅观众大呼过瘾,评委韩鹏杰更盛赞这场比赛为近几年高校辩论赛中的经典之战。

评委述票时,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马骋习惯性地在纸上画“”字记录双方比分,总票数21票,当人大累计到11票时,场下传来了一声轻呼。

我们是赢了吗?”林诗瑭转头问马骋。马骋没有回答,他觉得自己有些不识数了,大家的大脑都紧张得空白,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主席宣布结果那一刻——

恭喜中国人民大学!

一时间,激动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四周的欢呼经久不息。

决赛最终比分为7:14,反方中国人民大学获胜,马骋获“最佳攻辩手”称号。

决赛阵容

一辩 唐梓淳 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

纵横辩论社社长。2019年以第一作者获人大“创新杯”特等奖,首都“挑战杯”一等奖。

二辩 谢贤良 国学院2015级本科生

曾任纵横辩论社副社长,国学院学生会主席、辩论队队长。第二十四届校辩论赛冠军,第二届新型城镇化辩论赛亚军。

三辩 马骋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曾任纵横辩论社社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主席、辩论队队长。2018年华语辩论世界杯亚军,第二届城镇化主题辩论赛亚军及全程最佳辩手,中华杯第十一届亚太区华语辩论公开赛亚军,第九届、第十届中华辩论联赛冠军。

四辩 林诗瑭 新闻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曾任新闻学院辩论队队长,新闻学专业GPA第一名。2015年校辩论赛冠军、全程最佳辩,“二人制”亚军,2017年首届全国互联网高校辩论赛冠军,2018年北京大学“三人制”冠军,2018年华语辩论世界杯亚军。

其他参赛选手

田垚 新闻学院2015级本科生

曾任纵横辩论社社长、新闻学院辩论队队长。华语辩论世界杯2018年亚军,2018年北京大学“三人制”冠军。以新闻学总分第一名考研至人大新闻学院。

冯思齐 劳动人事学院2016级本科生

曾任劳动人事学院学生会主席。校“二十院”辩论赛冠军,校辩论赛冠军,“二人制”季军。

张愉卓 国学院2017级本科生

2019年北京大学“三人制”亚军。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知识竞赛三等奖,读史达人二等奖。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今年是林诗瑭第三次参加华语辩论赛世界杯,也是她在人大纵横辩论社的第六年。

2017年,林诗瑭与华辩世界杯初次结缘,却止步16强;2018年,她坐在台下,看人大在决赛中败给哈佛耶鲁联队,获得四年来第三个亚军。

这样的阵容太值得一个冠军了!”带着这样的惋惜,林诗瑭开始了新一年的征程。

今年决赛前,林诗瑭遇到了东吴大学的教练,他直言:“若输给你们,是完全能接受的一件事。

大四携新闻学院辩论队终夺校赛冠军,并获全程最佳辩后,“世界杯冠军”成了林诗瑭新的执念,也是大家的执念,不仅为了“四年三亚”的遗憾,更因为作为保级队伍,决赛输赢意味着未来一年,人大辩论队是否有比赛可打。

三年来,林诗瑭也从自称“抱大腿”的轻松,逐渐感受到要作为“顶梁柱”的压力。和她产生同样变化的,还有马骋:

一个时代过去了,下一个时代能不能到来就要看我们的了。

效率极高,极其认真”,是林诗瑭对马骋的评价。从去年的嘻嘻哈哈,到今年的不苟言笑,马骋坦言:“备赛风格的突变,主要是觉得去年我没打好,没完成预定任务,去给四辩创造可以放手一搏的环境。

从小组赛到总决赛的7天6场比赛之余,马骋还要完成两场展示、一篇开题报告和一篇读书报告。为了协调好多重任务,马骋提前一个月完成了课程作业,预想到要参加比赛,他甚至从去年9月就开始准备开题报告,“想有更多收获,就必须付出更多努力。

(决赛前夜)

备赛期间强度很高,大家都在超负荷运转,平均每天只能睡5小时。

冯思齐很明显地感受到马骋身上的巨大压力,“在我们面前,他是一个非常严肃、严格的师兄,也是我们的核心辩手,承担了很多责任。当他在赛场上掩面痛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卸下重任的心情,也很为他高兴。

宣布获胜时,马骋觉得有一种赎罪感。当天晚上,他给去年的队友夏宇轩打电话:“这也是你的荣耀。”不过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终于等来胜利消息的,还有“智囊群”里的前辈们。

这个20人的微信群,除了7位参赛选手,还有13位已各奔前程的师兄师姐:

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的2011级赖长生,清晨翻看群里99+的辩题讨论记录,并逐条分析回复;

已经参与工作的2013级刘洺源,每天下班后赶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和师弟师妹们会面讨论;

2010级王璟峰哭得止不住,当晚一个人在上海吃了顿串儿,假装和大家一起庆祝……

一场辩论,连接的是学习、工作、家庭之余仍执着的热爱,是时差、距离隔不断的情谊。

辩论的胜利是读书的胜利

与辩论结缘,出于很多偶然的因素,“大学里什么都想尝试。”“视频中优秀辩手口若悬河的样子,简直会发光。”“在青春校园小说中看到辩论的情节,觉得太帅了!

而对辩论的坚守,源于同一片赤诚之心。

一年、四年、六年,从参加院辩论队开始,在校内切磋:到加入纵横辩论社,为校出征。作为大学生辩手,他们辩论生涯中的黄金时期,短暂而宝贵。

辩论是什么?每位辩手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收获。

对现任纵横辩论社社长唐梓淳来说,辩论就像一项竞技体育,想赢就要研究战术,谋篇布局,讲求合作。

因为一个完全触及知识盲区的辩题,而阅读上百篇论文,逼自己去涉猎、探讨其他领域的相关问题,是辩手的常态。为了准备“超级英雄是人类之福还是人类之祸”这一辩题,从未看过超级英雄电影的他,认真观看了所有相关电影的梗概,努力记住角色名称、人物关系和对应事迹。

事实辩、价值辩、政策辩,不论来自哪个学院,辩手都会在辩题的驱动下了解社会学、法学、历史学、哲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知识。

辩论是一扇窗子,推开它,他们看到了更广阔、更深远的世界。

(2018年纵横辩论社毕业合照)

打辩论就像做学术”,随着辩论经验的积累和学业的深入,马骋愈发认识到这一点。

准备比赛是一个“跟前人对话”的过程。了解话题、搜集资料、整理思路,这场赛前“无声的战争”比场上的唇枪舌剑更让马骋有获得感。

本科期间,马骋着重于提升话语技巧,先后看了三四百场辩论视频,并认真做了笔记。四年中,仅校外正式赛事,他参加了超过百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次赛前,马骋总会走来走去,口中念念有词,助于熟悉话语、理顺逻辑。这一习惯也逐渐“传染”给了大家。

现在,辩论于他,更多是思想内涵的丰富和思维高度的提升。

近几年华语辩论的辩风也从注重交锋转变为重视内容。”马骋侃侃而谈,“很多辩题,学术界已经探讨了很多遍。你怎么认识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你对目前人类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和实践,认识到哪种程度。

辩手不是键盘侠,辩论不是逞口舌之快,不是占据道德制高点宣泄情绪。辩手所为,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现代公民理性地看待问题、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

辩论的胜利是读书的胜利。”马骋很喜欢这句话,每天七点多起,没事就去图书馆,是他的日常。没有丰富的知识和深邃的思考,就不可能进行一场富有思想内涵的辩论交锋。

纵横辩论社的资料网盘里,有专门的“推荐阅读书籍”文件夹,《正义论》《理想国》《单向度的人》等看似和辩论无关的书籍位列其中。

对我来说,辩论是认识世界的方式。”谈起辩论,林诗瑭总是滔滔不绝,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是一件很有乐趣、也很温暖的事。或许正因如此,辩论队里巧结姻缘的情侣也数不胜数。

蝴蝶,终于飞过了沧海”,是华语辩论世界杯官方宣布人大夺冠的标题。海的另一边,如今应有更加广阔的风景。

庆功宴上,不少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也来了,大家轮流上前,摸了摸那个刻着“不止于言”的金鼎奖杯,小心又满足。

辩论“不止于言”,人大纵横,不止于此。

原文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杯夺冠,“不止于言”! 人大辩论,缘何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