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人物】雄心遍吴地 春风且浩然 ――记录校长奖获得者常州院副院长吴浩的“不平常”

17.04.2015  12:59
编者: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富有北化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新闻网开设“北化纪实”、“北化学子”、“北化人物”、“北化之子”栏目。本期“北化人物”推出2014年校长奖获得者吴浩事迹报道。

在北京化工大学的发展道路上,常州院的崛起是重要的里程碑。近几年来,常州院捷报频传,社会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大。光环的背后,是常州院工作团队的齐心协力和默默付出。平凡的化大人,靠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为学校的大开放战略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向世人展示着来自常州的“不平常”。

“吴地南行担重务,浩荡常风铸宏图。”常州院的工作团队中,副院长吴浩既是其中的代表,也是普通的一员。2008年6月,他被学校派驻至常州院,负责成立、管理、建设等工作。近七年的吴地南行之路,他和团队的战友们,付诸了太多汗水,见证了太多历史,创造了太多辉煌。

献礼校庆,敢做“大开放”战略的试金石

“多年以来,北京化工大学被社会定位为‘行业院校、京城院校’。作为化工行业的高水平院校,我校已经打造出了自己独特的行业品牌。那么该如何利用‘京城’的资源优势,而又该如何突破‘京城’的区域限制,是学校寻求新的发展点的关键。”谈到建院背景,吴浩说:“正是在这一形势之下,常州院应运而生,这看似是北京化工大学对外寻求发展的一小步,却标志着学校‘大开放’战略的进一步开拓与落实。”

2008年11月,时任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及学校党委书记王芳为常州院正式揭牌,常州院全面开启各项工作。吴浩在常州院担任办公室主任,协助陈标华院长、聂俊副院长和张新生副院长管理研究院,之后又担任副院长、支部书记至今。

2008年正值北化建校50周年校庆,而常州院也恰在这一年成立。北化人用常州院开辟的新天地向母校虔诚献礼,吴浩等常院人将冲破一切艰难险阻,让北化的旌旗在江浙迎风飘扬!

筚路蓝缕,“吴”将上下而求索

万事开头难,尽管项目启动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预案,但真正落实下来时,才发现需要做的事情比想象中更多。作为一名地道的“科研男”,吴浩需要随时转变角色,应对各种新业务和新变化。

“一两个人,一间办公室,财务、资产、科技、推广、人事都需要亲力亲为,资金、场地有限,不能也不敢招聘过多职员,只招了一人与我担当多面手,既要做内部管理,也要天天往外跑推广技术。”谈及到常州院建设初期困难时,吴浩总结为资金、人员和场地,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吴”将上下而求索。仔细咀嚼品味着他说一字一句,或许有些苦涩,但蕴含更多的是字里行间的坚韧与执着。
2009年,通过团队的努力,在常州市科教城的大力协助下,研究院以极为优惠的价格租用了1000平米的实验室和办公室,这便有了最初的根据地。

随后,聂俊教授、银凤翔教授、张军营教授等相继建立实验室,常州院的科研工作正式展开。吴浩和科研团队开始以各个实验室成果为基础,与周边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洽谈,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各个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金基础。

同时,为促进研究院的快速发展,他带领团队整合常州院科研机构,多方争取政府资源,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最终获得常州市五大产业支撑计划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00万元支持和江苏省产学研联合重大载体1000万元支持,为研究院的快速发展一解资金上的燃眉之急!

雄关漫道,且看春光正好处

2010年,学校根据常州院的发展情况,决定在常州科教城兴建“北京化工大学常州科技大厦”,为常州院的发展提供空间支持。

在项目启动之初,为了更好的完成大厦建设,吴浩和团队成员必须要对建筑学有一定了解。于是,他开始了一边学、一边做的工作模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补充建筑学知识。

工程实施中,令人最为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作为现场总负责人的吴浩,无数次在工地上检查、与施工人员讨论,力保万无一失。但凡一有火警,他肯定会急匆匆赶到现场,将原因调查清楚,并确保问题被彻底解决才离开,走的时候还不忘提醒现场工作人员一样要避免再次发生。有段时间,常州市因为出现施工事故,对工程抓的特别紧,他对大厦的建设要求更为严格,精神上的压力也达到了极点,但最终他们还是坚持下来,并迎来了常州院发展的春天。

2012年,“北京化工大学常州科技大厦”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常州院提供了26000平方米的物理空间,也为常州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空间基础,成为常州院发展之路上的重要基石。

2014年,常州院被认定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碳纤维应用技术研究所”。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效仿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建立了先进的多元化投入体系、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以及先进的成果转化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管理办法,为常州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机制。

截至2015年初,吴浩等常州院工作团队人员建设了3个江苏省重大平台,申报并获批纵向科技项目67项,与企业签订横向项目123项,总计获得政府计划资金9600余万元,企业合同1.4亿元,申请专利280项,授权37项……

继往开来,沧海云帆志鸿鹄

俗话说:“当我们拿花送给比人的时候,首先闻到花香的是你自己。”以诚待人,用心处事,这是吴浩在与商业伙伴交流沟通时的基本原则。他喜欢“工作设计”,也就是在处理工作前,一定会以实际操作者或接受者的身份在头脑中先把整个工作流程细致的“体验”一遍,通过两种身份的对接,发现工作中的关键问题,不断完善各种细节。

于是,每一个和吴浩打过交道的人都会被他的虔诚和细心所打动。他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企业与企业的合作,本身就是心与心之间的理解与体谅。”

我校2015新年音乐会的舞台上,谭天伟校长为吴浩颁发2014年校长奖。“虽然,只有我一人站在聚光灯下,但我深知,这是属于所有‘常院人’的荣誉,是所有人辛苦付出的成果,这也是对所有人工作的肯定。我们向一直以来支持常州院工作的人致谢,也向团队中所有的成员致敬!在这崭新的起点上,处于时代发展的浪潮之巅,常州院定当不负学校师生厚望,再接再厉,创造更多辉煌!”在接受采访的最后,吴浩真诚而坚定地说道。


谭天伟校长为吴浩颁发2014年校长奖

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在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推介技术

附:2014年校长奖颁奖词

常海破浪——吴浩
吴地南行担重务,
浩荡常风铸宏图。
沐雨栉风笑沧桑,
筚路蓝缕越晨暮。
凝心聚贤开天地,
广益集思辟新路。
长风破浪已有时,
沧海云帆志鸿鹄。
 


撰稿:尹泽群、冯小红 | 供稿单位:宣传部、校团委 学生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