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引导资金 做好专项规划——全国政协委员谈体育产业新形势
全国“两会”期间,体育产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前景受到全国政协体育界别委员的关注。
快速适应新常态
全国政协委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卞志良表示,“在大经济背景下,与其他产业相比,体育产业增速不降反升。这充分证明体育产业在适应新常态和转调创中,具有发展潜质。所以‘十三五’期间,制定并落实好体育产业专项规划,对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体育总局装备器材中心主任马继龙认为,近年来,在国家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和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产业乘势而上,取得长足进展。特别是国务院46号文件下发以来,我国体育产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雏形开始显现: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日趋旺盛,综合效益逐步显现。
支柱性优势还需长期培育
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马继龙认为,一是产业总量规模较小。2014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0.64%,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3%左右的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二是地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参与型、观赏型等服务需求方面,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三是体育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群众的体育需求还没有有效地转化为体育消费,尤其是竞赛表演、休闲健身等本体领域没有形成支柱性优势,体育服务业所占比重不到30%。
马继龙说:“体育产业既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又能产生巨大社会效益。体育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同时也是目前发展水平较低的产业,需要长时期投入和市场培育,政府部门应‘扶上马,送一程’,支持其发展。”
亟待专项规划与引导
针对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卞志良认为一定要做好体育产业专项规划,“针对各省市落实国发46号文件的有关实施意见,加强专项规划制定调研和督促。”他建议,专项规划制定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适合我国体育产业特点的结构性改革专项规划;体育产业专项规划要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率先推广体育产业,让体育产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打头阵;体育产业专项规划制定和落实,要紧紧围绕小康社会建设,鼓励体育消费,盘活体育资源,活跃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做好体育产业规划的同时,马继龙认为也需要设立体育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鼓励和带动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支持各类体育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
马继龙表示,设立体育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一是有利于培养多元化的体育市场主体,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入体育产业,充分发挥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二是有利于以点带面,充分体现政策导向,通过支持体育服务业的重点领域,丰富体育产品的有效供给,切实拉动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量,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领军行业;三是有利于通过支持中小微体育企业,改变中小微体育企业的生存状态,切实激发市场活力,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体育产业领域形成新高潮。
马继龙建议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牵头设立国家级财政性体育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由中央财政安排年度额不低于10亿元(可考虑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列支),以项目补助、贷款贴息、绩效奖励等方式对体育产业的重点领域、重点门类、重点项目给予支持。(李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