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E刊 “小麦遗传育种”专辑出版
本网讯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FASE)2019年第3期“小麦遗传育种”专辑已于7月份出版。本期专辑特邀组稿专家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何中虎教授,共有10篇优秀文章已成功在FASE刊发表。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类每日卡路里和蛋白质摄入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维持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问题,尤其对欠发达国家而言。用更少的投入生产出更有营养更多的小麦已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目标。然而,小麦生产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以及水资源和其他资源短缺等巨大挑战。例如,中国小麦生产受到四个因素的限制,包括极端天气事件,如:2018年4月5日的低温导致主要小麦种植区减产超过10%;赤霉病从长江地区蔓延到黄淮流域;中国北方灌溉水短缺;优质产品需求旺盛。因此,新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开发和整合以及国际合作有望对小麦改良作出重大贡献。本期专辑“小麦遗传育种”介绍了小麦基因组学、抗病育种以及品质改良方面的全球进展,收录了9篇优秀的综述文章和1篇杰出的研究论文,并且说明了利用基因分型和表型等新技术开发新品种的意义,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何中虎教授指出:本期专辑“小麦遗传育种”展现了该学科广泛的话题,比如小麦基因组学,用于非生物胁迫和产量估算的高通量表型平台, Ug99和赤霉病的抗性育种,小麦品质改良以及中国小麦利用史。本期专辑作者来自墨西哥、澳大利亚、中国、土耳其和美国。本期所有文章均指出了在国际合作背景下利用新技术的重要性。
本期作者纷纷指出:我们已经见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新技术在优良品种选育和抗病性提高等方面的常规应用报道,但是在提高生产潜力和生物胁迫耐受性(比如抗旱耐热)方面的应用较少。近5年来,小麦基因组和转化研究的进展使我们能够快速地绘制和克隆图谱,并了解重要农艺基因的功能,大大降低了几年前的成本。然而,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截止目前,全球公共育种项目中可获得的基因特异性标记还不到200个。因此,在培育气候适应性小麦中迫切需要更多经过验证的分子标记和更好的基因组选择方法。墨西哥国际玉米与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和其他先进机构已经建立了高通量表型平台,使用光谱辐射测量技术大幅提高了筛选生理特性的效率。然而,在以品种释放为目标而非育种研究为目标的育种项目中采用这项技术需要时间,需要努力协调一致,才能将这些科学发现转化为改进的育种实践,并找到经济实惠地交付这项技术的方法。
最后,FASE编辑团队十分感谢本期专辑的作者和审稿人,他们为本期特刊付出了宝贵的时间、精力和专业知识。
延伸阅读》》》
专辑组稿专家简介
何中虎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中国办事处主任。他的主要贡献包括建立了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和育种可用基因标记体系,主持育成优质节水新品种24个,中麦175和中麦895等累计推广约一亿亩;发表SCI论文96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华农业英才奖等,分别当选为美国作物学会和美国农学会会士。
期刊简介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简称FASE,2014年2月创刊,是由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一种国际化英文季刊。
FASE旨在为农业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论文发表与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平台,服务对象包括两院院士和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内容涵盖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工程、农业经济、农业政策及管理等可促进当前与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FASE 承担着面向国内外科研工作者,报道农业科学与工程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进展,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等重要使命。所录文章包括综述(Review)、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学术快报(Letter)、数据(Data)、评论(Comments)、观点(Perspectives)、科学新闻(Science News)等,特别注重刊登农业科学与工程发展前沿学科及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成果。
专辑链接: http://journal.hep.com.cn/fase/EN/volumn/volumn_3501.shtml
FASE网址: http://journal.hep.com.cn/fase
投审稿平台: 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fase
官网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