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京津冀发展新增长极”
中新社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曾鼐 尹力)随着北京不断“瘦身健体”,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发表讲话,明确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京津冀协同发展困境何在?新增长极路在何方?多位专家对此进行了详解。
去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视察时首次提出,要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一年后的今天,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强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要明确,要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打造增长极,是区域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说。他解释,增长极理论是区域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意味着在空间的某一个点、片或面上,通过机制创新等,实现经济的极化增长,并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他说,所有地区同步发展是不现实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地区传导。他认为,提速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在重点区域集中发力,分功能发展,如河北新区、农村的核心区小城镇等可作为新的增长极。
他认为,北京在坚守首都核心功能的基础上,疏解产业应加强与河北的对接,可与河北共建学校、医院、旅游会展中心等;而河北应该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才能吸引更多京津的优质企业”。
“城市发展不能‘摊大饼’,要做‘窝窝头’”,肖金成说,京津冀三地打造城市群,关键要优化空间布局,城市不能完全连成一片,要利用农田、湖泊等在功能区打隔断。
国家智库专家胡正塬则强调,“软实力很重要!”他称,京津冀协同发展,“硬招儿”不断,但“软实力”协同发展还不足,应提升文化、社会、教育、公民素质等方面软实力的建设。
他说,京津冀拥有诸多高校、科技等资源;该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GDP的6.16%;三地软实力协同发展,将有效激发民间社会的创新活力。“藉此能在该地区加快进行产业创新实验,让‘软实力’成为强劲的‘硬增长点’”,他说。
“也需要吸引更多的国际顶尖专家、侨胞归乡”,胡正塬说。他认为,北京每年入境人数不低,但沉淀下来的国际人才明显不足,北京外籍居住人口与人文发展的落差还比较大。
他建议,加大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国粹”艺术的国际化进程,建设全球文化集粹产业园区、中华非物产业生产基地;优先支持文创产业、会展产业,打造“中华文化”全球性品牌。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被列为北京市政府2015年七项重点工作的首位。北京计划在2014-2018年投资100亿元,设立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扶持协同发展的相关产业等。今年将安排452.4亿元资金,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研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大关键技术,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等技术创新及应用。(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