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旅游研究北京论坛成功举办 专家热议大运河和西山永定河旅游发展
11月25日,由北京旅游学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等承办的第十届旅游研究北京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大运河、西山永定河旅游发展”。来自北京旅游主管部门、旅游学界专家、旅游从业精英和旅游学生同20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旅游学会会长安金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计金标教授,亚太旅游协会大中华区主任吴波先生出席了此次论坛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开幕式由北京旅游学会秘书长李尊敬主持。
安金明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北京的大运河文化和西山永定河文化,既是全面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好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履行好首都职责的需要,也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在打造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过度商业化开发,最终目的是要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吴波先生在致辞中说,中国庞大的旅游市场在国际旅游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旅游业已经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载体。亚太旅游组织愿意和中国的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开展更深入的合作,推进中国旅游的发展。
计金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旅游产业是满足美好生活的重要产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中做出过一些贡献,今后还将继续为国家,为首都北京的旅游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希望本次论坛的举办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示专业水准、凝练学术成果的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北京文化旅游的研究和发展。
本次论坛为期一天,上午为以“大运河、西山永定河旅游发展”为主题的专家演讲。下午是两场圆桌对话,分别是“政学对话: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和“院长对话:旅游与文化中心建设”。
专家演讲由北京第二外语学院院长助理邹统钎教授主持,来自政府、学界和产业界共9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河流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的问题。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蔡家成指出,区域协调对带状旅游开发保护有重要意义,运河开发要观光体验和休闲度假并重、业态多样、点面结合。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首席专家张廷皓表示,应该充分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在建设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已经形成的沿运河城市带,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的巨大辐射作用。
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京杭大运河旅游规划总规划师陈国忠认为,京杭运河不仅仅是人工河道,也是一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经济智慧、国家治理智慧、水利工程技术、社会管理和城镇化建设的高度浓缩结晶,在世界上保持千年繁荣重要的经济带。大运河开发应该走两步,第一是目的地化,第二是产业化。
“大运河文化的保护需要多部门联动,需要联合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扬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原大运河申遗联合办公室副主任姜师立指出,大运河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交流,货物的运输带来人的交流,特点第一是包容,第二是扩散与开放,第三是创新与发展。
杭州市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副主任沈旭炜认为,长城是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流动的文明。对运河文脉的保护,不仅关注文物遗迹、历史建筑、文化街区、寺庙等“看得见”的物质遗产,同时也关注运河民俗、传统技艺、工艺美术等“看不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庆兆珅介绍了门头沟区六大文化带的资源现状,并在管理组织设计、文化挖掘和公共文化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情况。
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名杰指出了“三山五园”在战略定位、创新力度和体制机制上的三个挑战,并提出了建议。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介绍说,永定河流域所经长城地区是军事防御之重镇、茶马互市之通道、民族融合之家园、中华文化之纽带。运河、永定河、长城三个文化带并不是一个三条孤立的文化带,是一个整体。在打造京津冀一体协同发展时,长城、永定河和运河是非常重要的抓手。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总策划师马牧青先生做了“京津冀一体化,大运河是纽带”的发言。在他看来,大运河是北京旅游城区向外扩展的重要通道和空间,运河旅游不能孤立搞。旅游规划最终要归于资源立足点、市场诉求点、文化创意点和产品落脚点。
下午的圆桌论坛“政学对话: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教授主持。北京市通州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纪万成先生、北京市朝阳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张爱军、北京市门头沟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胡新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原副院长王富德、国梦九州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王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张祖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唐承财就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中的问题做了深刻的思想交锋。
圆桌论坛“院长对话:旅游与文化中心建设”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院长谷慧敏建教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陶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贸与会展学院院长刘大可、北京交通大学风景道与旅游交通研究中心主任余青、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蔡红、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蔡君、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刘啸以北京作为文化中心的定位中旅游的角色与作用各抒己见。
本次论坛为参会人员搭建了学习优秀学术成果、深入了解行业前沿的交流平台,通过不同视角和不同层次的碰撞之间,重新认识线性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问题,解决在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中所面临的困惑,为进一步促进旅游行业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旅游研究北京论坛”是北京旅游学会最重要的品牌论坛之一,于2005年11月由北京旅游学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院校共同发起开展的学术性论坛,充分结合实践,围绕前沿课题为中国旅游发展建言献策,互动性很强。论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九届,分别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及北京旅游学会承办。主题涉及旅游理论研究方法论”、“‘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后奥运时代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旅游发展”、“网络背景下的旅游(企业)创新与发展”、“‘9+10区域旅游合作’和‘构建首都旅游经济圈’”、“‘互联网+’时代下的旅游业融合创新发展”和“生态旅游与绿色发展——多样•共生•可持续”等,为中国旅游事业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