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京探讨慢病防控 倡多方共同行动

29.10.2019  03:46

  中新网北京新闻10月28日电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及生态环境、生活行为方式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在一场“有事漫商量”小型双周座谈会上,政府部门代表及医疗卫生部门专家们围绕“加强慢病防控 建设健康中国”展开探讨。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健康中国行动”重在行动。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不光是要人知道,还要通过各个方面组织落实。慢病防控,不能只交给医院、医生,个人也要重视,卫生部门可以提供支持。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列举数据并指出,中国慢病防控形势严峻,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措施未广泛实施;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赵家军表示,管好嘴,控制好体重,很多药就可以减下来。他建议,加强慢病防控,应重视对健康生活理念的宣传;加强体制改革,让疾控系统和医疗机构防治相结合;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系统化管理。“总之,健康也是GDP,少得病、少花钱就是对家庭、社会作贡献。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姚树坤认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是防控慢病的两大根本途径,社区、农村是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全科医生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同时应该加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规范管理,让百姓得到科学准确的健康知识。

  “慢病防控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儿,还是单位的事、国家的事。”原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结合自己调研时的经历表示,靠大医院医生下基层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应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基层医生待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使慢病防控在基层、在社区、在家庭;建立起慢病防控标准,建议建立强有力的考核制、问责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认为,应发挥中医药在慢病防控中的作用。慢性病是生活方式病,群防群治非常重要。应发挥社区和农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同时发挥好“互联网+”的作用,使用大数据对国民健康进行管理。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教授邢念增认为,应加强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审批,提升中国慢性病的治疗能力;大力提倡慢病的早防早诊早治,比如大力推广癌症早期筛查;还可以通过体医融合改善国民健康状况,让健康生活理念融入国民日常生活之中。

  “慢病除了生活习惯管理之外,离不开合理用药。”北京协和医院主任药师、中国药典委员会顾问委员李大魁认为,加强慢病防控、促进合理用药,要重视药师队伍建设。另外,要让药师与医生、护士、医院管理者一块为患者提供团队式服务,探索建立药学服务付费机制。

  “慢病防治不是个人、企业、医疗机构或者政府单独可以完成的,需要大家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礼来中国总裁兼总经理季礼文说,非常愿意参与到中国的慢病防治当中来。

  座谈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处处长马吉祥、北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俊清、湖北省宜昌市疾控中心主任张培等以及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代表结合本领域的实践畅谈慢病防控。(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