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卖店一天难卖一个应急包

21.10.2014  11:29

  本报记者 童曙泉

  昨天,本市首次推出的家庭应急包已开卖整整一周。记者调查发现,应急包销售遇冷。遍及全市城区和三个郊区的34家销售网点一周只卖出2115个应急包,部分店面平均一天也难售出一个。年轻市民普遍认为灾难尚远,缺乏防灾减灾意识,宁肯吃饭花千元,也不愿几百元买一个应急包。

  线上线下一周仅售两千余

  上周一,本市在全国率先推出家庭应急物资专卖店,首批34个网点分布在城六区及通州、房山、顺义三个郊区。销售的家庭应急包内有应急灯、救生口哨、毛巾、湿纸巾、多功能组合工具、面罩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灭火毯、医用材料等应急物资,关键时刻不仅能应急救命,还能帮助他人。

  但记者走访后发现,这款“救命包”销售遇冷,一周内线上线下只卖出2115个。部分专卖店甚至一天都难以售出一个应急包。

  在灯市口的圣佛莱户外用品专卖店,寄卖的蓝色应急包被放在货架的角落里,不刻意寻找很难发现。“感兴趣的人不多。”20多岁的店长告诉记者,一周以来,这个店只卖出五六个应急包。

  店长告诉记者,或许是因为临街小店不好找,所以即使民政部门通过媒体公布了专卖店地址,也没有带来明显销量。“那些大商场里的网点可能销售会好些。”店长推测道。

  记者随后来到一街之隔的王府井利生体育商厦,三层的圣佛莱户外用品专卖店也有应急包销售点。店内,六七个应急包醒目地放在货架的高处,虽然导购表示“关注的人很多”,但一周来实际完成的交易只有不到5笔,总共只卖出10个应急包,其中6个是300元的A款,3个是1000元的D款,1个是600元的B款。

  负责应急包使用和维护的中关村智慧减灾救灾产业联盟还开通应急包淘宝店,销售记录仅有62个。

  中老年人为购买主力

  “买应急包的还是老年人多。”利生销售网点的导购告诉记者。该网点应急包购买者信息登记显示,5位顾客购买应急包,4人在6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已达76岁,另一位顾客的年龄也达46岁。导购表示,也许是经历的多,也许是出于家庭责任感,中老年人的防灾减灾意识更强,有的顾客一下买好几个应急包,准备送给子女和朋友。

  “其实还是挺需要的,我自己就想买一个。”约40岁的导购说,她家住的是鼓楼附近的平房,“关键时刻要有能力救自己和家人。”她还准备带十多岁的孩子来挑选应急包。

  年轻顾客大都觉得灾难尚远,很多人进店,几乎不会关注这些应急包,但对几百、上千元的衣服,出手时却不犹豫。“近千元的衣服,卖得好的时候,一天就有十来件,顶这应急包一星期销量了。”导购说。

  在专卖店门口,记者询问一位年轻顾客是否会购买应急包。这个小伙子摇摇头,他觉得遇到地震、大火灾的可能性很小,“虽然朋友聚会吃顿贵点的饭也得近千元,一个应急包还不抵一顿饭钱,但我还是觉得没什么用。”这位年轻顾客直言不讳。

  年轻人缺乏防灾意识

  业内人士分析,应急包销售遇冷的主要原因是市民缺乏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年轻顾客。

  不少年轻顾客虽然觉得没必要购买应急包,但对遇到灾害如何避险知之甚少,甚至家住高层,遇到火灾,是往楼上跑还是往楼下跑都说不清楚。“遇到灾难,还是得看跑得快不快”、“要是遇到地震,能不能活就得看命了”……有类似观点的年轻顾客大有人在。

  还有的顾客认为,现在社会上缺少对于自救互救能力的培训,“说句不客气的,有了应急包,遇上危险也不一定管用,您会用吗?”一位顾客反问道。

  目前市场上应急包种类繁多,缺乏标准,也是家庭应急包销售遇冷的原因之一。“以前红十字会发过,买汽车保险的时候也送过,我们家都有三个了。”市民赖女士说,“都叫应急包,好像也差不多。

  记者利用搜索工具搜索后发现,救灾应急包、红十字应急包、家庭应急包、救护应急包等各种叫法都有,包内的急救物资也各式各样并不统一。

  据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34个网点销售的应急包完全是按照《北京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基础版)》为依据配备生产的,质量有保证,而且价格也比目前市场在售的产品便宜。同时,包内应急物品最低保质期是两年,相关部门还会在临期时提醒市民更新设备。

  防灾意识重于应急物资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开设家庭应急物资专卖店的重中之重不是物资,而是要更好地唤起每个家庭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今后本市要继续推动社会化的防灾减灾部署,最终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防灾减灾“组织单元”,通过演习、演练的不断实践和应用,提升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发现应急包产品的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关注应急包的市民也在逐渐增多。据中关村智慧减灾救灾产业联盟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在专卖店表达购买意愿的人达500人左右,此外在淘宝网店中,还有263个人“收藏”了应急包。预计今后购买应急包的市民会越来越多。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京民执罚〔2019〕16号
序号 处罚决定书文号 被处罚人名称(姓民政局
2019年2月城乡低保和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情况
    截止2019年2月28日,我市城乡低保人员6.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