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与高碳源农林废弃物协同快速堆肥处理研究”项目验收及成果鉴定会

06.06.2021  09:54

本网讯 6月3日,北京市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了由清华大学聂永丰教授、北京大学李振山教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田有国研究员、中国城市建设研究员有限公司郭祥信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任连海教授组成的验收和鉴定专家组,对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承担,北京固废处理有限公司和南宫菌肥厂协助完成的“厨余垃圾与高碳源农林废弃物协同快速堆肥处理研究”项目进行了项目验收和成果鉴定。项目主持人李国学教授和项目骨干李扬阳博士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精彩汇报。

自2020年5月北京市实施垃圾分类后,厨余垃圾分出率大幅度提升,日产量达1.1万吨。目前,北京市已有设施处理能力仅4800吨/天,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厨余垃圾产生量,缺口达到6200吨/天。经分类后厨余垃圾组成和性质发生较大变化,表现为含水率高、渗滤液产量大和堆肥升温难,南宫菌肥厂现有的堆肥工艺已无法正常运行,加剧了北京市厨余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难题,迫切需要技术工艺优化与配置升级改造。

李国学教授团队长期从事固废管理、堆肥工艺、恶臭物质控制、污染防治等方面研究,于2010年率先研究厨余垃圾与农林类废弃物联合堆肥技术工艺及其过程污染物减控,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性成果。通过与北京环卫集团长达20余年的合作,将南宫菌肥厂1998年建厂初仅为400吨/天的处理能力,逐步提升至2000吨/天,建立了服务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基于前期的合作基础,针对垃圾分类后产生的新挑战,北京固废有限公司南宫菌肥厂与李国学教授团队迅速沟通并立项。李国学教授带领课题组30余名硕博生投入项目试验,历时5个月,通过小试、中试和工程验证试验,研究了厨余垃圾与高碳源农林废弃物协同快速堆肥处理工艺,提出了提高堆肥效率、产品腐熟度及污染气体减排的辅料配比方案,优化了提高堆肥产品率的筛分参数,并通过构建工厂尺度的厨余垃圾产生-协同处理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进行了技术、经济和环境综合评价,提出了新时代下南宫菌肥厂技术工艺优化与配置升级改造方案。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全面高质量完成合同所规定的研究内容,所提供的研究报告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内容全面、资料详实,满足验收要求,通过验收。专家组对李国学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项目整体技术成果具有显著创新性和实用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清华大学聂永丰教授做了会议总结并指出,本项目研究取得的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该项目成果为改进南宫菌肥厂堆肥工艺、提高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和产品品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对提高北京市垃圾分类水平和推动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项目验收与鉴定会由北京市环境卫生工程集团固废有限公司杜巍总经理主持,设施部李军港部长、南宫菌肥厂王岩总经理以及中国农业大学李国学教授课题组成员列席了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