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带来身边新变化——海淀与我校区校“同创文明城区 共建文明校园”纪实
“同创文明城区 共建文明校园”自2013年起就为师生所熟知。海淀区与我校在区校共建一年半有余的时间内,力求解决师生身边的实际问题,营造校园及周边良好环境,让“文明城区”、“文明校园”常伴师生左右。
变化悄然发生
“[快递]请凭编号**到农大东区南门校车这里取快递……”如今,每次网购后,经管学院大三学生李萌昊都会收到这样的快递通知。他注意到,大约从2013年秋天开始,快递地点就从南门天桥下搬到了校园内的校车站点旁。
“以前要出校门取快递,几家快递就把快件摆在自行车道旁边,很不方便。”他说。如今,网购逐渐成为大学生购物的主要方式之一,每到中午、傍晚下课,快递摊位前常常摩肩接踵,南门天桥下空间有限,自行车道上又常有非机动车穿行,取快递带给同学们的感觉常常是:“快乐并痛着”。
2013年秋,海淀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与学校保卫处共同对快递派件进行规范管理:在靠近天桥的学校围栏内侧开辟快递专区,对时常入校派件的快递商进行登记,为每一家快递商确定固定派件点,并在现场设置2个垃圾桶,供师生丢弃快递包装。在西校区也采取了类似的管理办法,2号楼西侧成为快递服务区。将快递“请”进校园的方式让取快递“便利、安全、卫生”,师生纷纷为这个变化点赞。
资料图片
随后不久,时常从西校区开车出来的老师们发现,百旺路口的绿灯时间延长了。百旺路口车流量大,每天高峰时段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为此,海淀交通支队将路口南向西左转绿灯时间从15秒延长到27秒,有老师反映,原来一个绿灯周期只能通行3、4辆车,现在可以通行10辆车左右,方便了学校班车及其他车辆期顺利通行。
此外,由于学院路街道办事处、马连洼街道办事处与学校联动,共同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校园内外悄然发生了不少变化:东校区老家属区楼道墙面以前是印满了广告,现在已被粉刷一新;西校区周边夜间治安巡逻力度加大,力求保障住在建设大学的博士生晚间回宿舍安全;校园周边无照游商、黑车拉活、张贴散发小广告、金码大厦周边停车秩序等情况明显好转。
师生也是变化参与者
2013年12月30日,马连洼街道办的竹园社区迎来了几位“博士”。在社区报告厅,食品学院何计国副教授以“老年慢性病与饮食控制”为主题,为海淀各个社区的150名听众讲解食品安全与营养科学课。高血压、冠心病等一些常见慢性疾病的病理、症状一一剖析,何计国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讲座结束后,居民纷纷向他了解膳食平衡、家庭保健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这是我校研工部和海淀区精神文明办公室联合开展的“博士讲堂”进社区活动第一期。除了何计国老师的讲解,食品学院师生还为现场听众发放了食品营养宣传材料、给居民普及安全健康饮食小知识,接受居民的现场咨询。
资料图片
“博士讲堂”进社区的活动在2014年依然持续。作为博士生参与社会实践与科技服务新平台,“博士讲堂”专家及博士研究生宣讲团队坚持“有成效,可持续”的活动原则,围绕社区居民比较关注的问题,开展宠物防疫、食品安全、营养科学等各类主题知识讲堂,通过实验展示、现场咨询、发放传单、有奖竞答、展板宣传等形式,将科普知识和最新动态传递给居民。
在区校共建的过程中,农大师生也在力所能及地发挥优势,为文明城区创建贡献力量。2013年12月,学校档案与校史馆正式挂牌,成为“海淀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并组织海淀区中小学生前来参观,让大家感受名师先贤探寻真理、报效国家的精神及农大人精研学问、培育英才的追求;利用校内资源,我校帮助农大附中、附小开展课题研究,开发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学校组织马连洼辖区中小学生参观农大科学园,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投身农业研究的兴趣。
守护文明,人人都是志愿者
交通秩序关系着人们的出行安全和文明和谐。2013年初冬,我校228名学生参与交通协管志愿者活动,在中关村四环路口配合交警和交通协管员开展交通引导。两小时一班、每班每岗两人,从上午9时到下午4时,我校学生积极参与疏导,悉心劝导路人。大家认为,作为海淀区的一份子,农大学生应该为海淀区的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守护文明,人人都是志愿者。长期以来,我校团委还引导学生积极推进网络文明。“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活动由此开展,同学们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营造“清朗”环境。学校还开辟了专题网站“文明网”,广泛宣传校内文明活动和先进事迹。
资料图片
在海淀区上下、各共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初,海淀区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我校也被海淀区评选为“十佳贡献单位”。然而,文明城区、文明校园的共建之路并未止步,正如共建之初区校双方所提出的,只有区校合作长期、紧密,人人都做文明志愿者、守护者,才能让“整洁、优美、安全、有序、文明”的校内外环境常驻身边,让文明与和谐常伴心间。
责任编辑:陈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