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思考] 田野呼唤新型职业农机手

04.09.2018  14:41


图为:远安农机手驾驶秸秆打包机,对水稻秸秆进行打包处理。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8月27日,在荆州市江陵县一片稻田上方,一台植保无人机自由盘旋,时上时下,如同蝴蝶飞舞,赢得一片掌声。操控无人机的是来自黄冈的农机手程久胜。在2018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上,他夺得植保无人机项目桂冠,获得价值59999元的极飞P30植保无人机一台。

程久胜是全省职业农机手中的一员,9月下旬,他将代表湖北参加农业农村部等联合举办的2018年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时代渐行渐远。每逢三夏、三秋时节,一片片起伏的麦浪稻海中,已经鲜见挥汗如雨、低头耕耘的农民,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高效率的现代化农业机械。据省农机局介绍,全省八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12%,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大马力、高性能、节能高效、生态环保的农业机械占比明显提升。

当生产方式从人工转向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农业时代,农机手的素质直接决定农机化作业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省农机局负责人介绍,农机手这个新鲜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全省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8200多个,从业人员12万人左右,农机专业合作社2300多个,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4万台(套),承担全省近一半农业作业量。

虽然农机手群体越来越庞大,但一个现实问题不能忽视——农村农机手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陈旧,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弱。因此,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机手队伍迫在眉睫。

业内人士称,国家对“三农”发展扶持越来越大,农业农村部连续多年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有效推动了农机手培训的开展。但各级地方农机手培训缺少明确的政策,全靠农机部门“各显神通”自筹解决,因此造成各地农机手发展不平衡。“希望政府更多地关注我们这个群体,给予精准扶持。”监利县黄歇口镇农机手夏卫华表示。

为提升农机手职业素养,我省也一直在努力。省农机局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实训、考察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组织开展农机管理人员、农机实用人才、拖拉机驾驶教员、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带头人、农机师资等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对农机手持续培养,提高理论修养和实际操作技能。

当前,种田越来越高科技,北斗导航、无人机等新机型和新技术日新月异,对农机手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今年起,省农业厅计划每年开展现场活动,推广新机具和新技术,加快推进农机手职业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