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静的一年 不一样的收获
20.03.2015 18:46
本文来源: 法院网
审书配合更顺畅。
2014年年初全院人员大调整,我和法官助理孙留意分在一组,我们最初互不适应,但是我们一直积极沟通,交流各自的想法,现已摸索出相对稳定的合作方法和模式。第一,定期梳理案件。孙留意制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案件进度表,用excel表复制了审判系统中的所有案件,并用不同的颜色标注案件的进度,以此为基础,我们每周五都会对照表格梳理案件情况,核实本周工作完成情况,查漏补缺,然后对下周需要处理的案件按照开庭、外出调查、写判决、谈话等不同的情况分类记录下来,虽然总有突发情况发生,但有了初步的计划之后心里较为踏实。
第二,分工相对明确。一开始我想起来一个问题给当事人打个电话,看见案子结了就在审判系统里点结案……这样导致两个人分工有些混乱,有时候容易重复或者出错,所以后来我们慢慢调整,电话传唤当事人、接受当事人咨询、电话调解、接待当事人送达诉讼材料、在审判系统点击结案等程序性的工作基本都由孙留意承担,事实上孙留意完成得很好,为我集中精力研究案情赢得了时间。
第三,讨论案情。我们在拿到案件材料后就会大概了解案情,在开庭之前会沟通双方当事人在送达过程中陈述的意见,以及庭审的大致思路,我发现如此一来开庭审理过程会顺畅很多。在调解或写判决过程中,我们也会一起探讨,谈各自的意见,找法律依据,每审结一个较难的案件,就像小学生做完一道应用题一样高兴。
自己应对更从容。
刚办案时,总是对程序上各种问题很迷茫,特别是当事人当庭突然提出意见或者要求时心里很慌张,不知道如何应对。现在我自己慢慢摸索,有了一些固定的套路。第一,每个案子开庭前我都要列出庭审提纲。这样即使当庭有突发状况,心里也会有底,可以使庭审更为紧凑,便于清晰地裁判。
第二,找法能力提高。在办案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无论是有代理人的案件,还是没有代理人的案件,很少有人对适用的具体法律进行阐述,绝大部分都是请求法院公正裁判,从而法官必须自己找法。我在2014年年初给自己订了个计划,对平时适用较多的法律、司法解释及其理解与适用的书籍精确学习,但实际并未做到,一方面是自己不够勤奋,客观方面也是办的案件还不够多,脱离了具体案件很难记忆那么多法条,所以我调整了思路,采取碰到问题后以点带面的学习方式。平时除了我自己办理的案件,别人问我的问题,我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尽量找到一个答案,包括在法律法规数据库里搜索法律依据、在裁判文书数据库中搜索类似案例的判决、在高院信息栏中搜索各院反映的审理难点和措施、在北京审判以及法学研究栏目中搜索相关的论文……此外,在碰到问题时我就找其他同事讨论,每次在走廊会议讨论之后总能打开思路。
第三,保持审判理论学习的热情。在办好案件的同时,我一直坚持审判理论的研究学习,将审判实践中碰到的难题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再用审判理论的研习成果推动办案质效的提高。今年我与孙留意合作撰写了一篇关于继承法修改中如何完善遗嘱自由保障与限制的论文,这篇文章被2014年中国民法学年会论文集收录,同时还被评为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六届学术讨论会二等奖。研究学习和写作过程很是煎熬,白天照常办案,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阅读资料、讨论思路、分工撰写,好在两个人合写,可以互相监督,总算坚持下来了。
新的一年中,司法改革将会越来越深入,争议、困难和机遇将会接踵而来,那就以不变应万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之上做好本职工作,继续沉淀吧! 责任编辑:梅玉兰
本文来源: 法院网
20.03.2015 18:46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 并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
习近平致信祝贺
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强调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