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诵读经典传承“最美”民族文化基因

28.09.2014  16:44

上海9月27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27日晚,贯穿半年、吸引近10万人参与的“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在上海保利大剧院落幕。舞台上下,数百名少年齐声诵读梁启超名篇《少年中国说》,定格成最令人感动且震撼的一幕。

上海,正在悄然兴起诵读中华传统经典的热潮。诗经“风雅颂”和唐诗宋词,在金秋之际播种于市民百姓的心间,那是最美的民族文化基因,也是塑造城市精神的“种子”。

近10万市民竞赛“诵读达人”

“刚刚学会说话,我便会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从此与经典结缘。”上海市北中学学生王俊期从小被妈妈“用唐诗宋词来教学说话”,如今虽然只有16岁,但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二十四史都已一一读遍。在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中,王俊期轻松晋级“十强”。

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自2014年4月23日启动之后,吸引了近10万市民参赛,不仅产生了100名市民“诵读达人”,更选举出了10名痴迷酷爱传统文化、熟谙中华经典的“诵读进士”。

“这项赛事没有太多的宣传,却出乎意料地火爆。所有参与比赛的市民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情,远远超出我的心理预期。”担任大赛评委的上海秋霞圃传统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耐儒说。

记者了解到,参赛者中不乏出身于书香门第的“读书人”,如退休土木工程师陈兆熊出身书香世家,是清代著名史学家钱大昕后人;也有对诗词歌赋了解泛泛的大妈大嫂。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评点说:“浓郁的方言、念错了诗词的平仄,读不出诗词的韵味,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关键是你能看到,诵读经典带给每个人真正的喜悦和开心。”

传统经典渐成时尚

在上海这座以“洋气”和“时尚”著称的城市中,热爱传统文化、关注中华经典的气氛近年来日益浓郁。

两个星期前,在上海大剧院举办的“但愿人长久——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一票难求。当濮存昕、肖雄、乔榛、丁建华等一批著名演员在宏大的交响乐伴奏下吟诵白居易充满人生凄怆感伤的《琵琶行》或陆游伤逝之诗《钗头凤》,许多观众的眼角噙着泪水。演出结束后,不少“80后”“90后”在微博微信上“刷屏”,留下了情绪“滚烫”的留言,感叹原来传统文化并非老古董,它美得让人心醉。

“传统文化的这种修行,是为人生远途做准备的。”著名演员濮存昕认为,以一种“蓦然回首”的方式爱上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成长成熟的必经阶段。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见诵读古典诗词对于一个人的内在德行、外在能力都有很强大的培养提升作用。”上海市北中学语文老师、“水云间词社”创设人杜亚群感叹于传统经典真有“教化之功”。

让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而在拥有“吴中第一孔庙”、自古就有“教化之城”美称的上海市嘉定区,经典诵读团已有150多个。在这里,经典诵读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校园。眼下,区里正在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专门教材,邀请上海音乐学院知名作曲家为传统诗词谱曲配乐。

骆玉明认为,在中国的城市中,上海具有独特的文化结构,可传统亦可现代,善于“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瑰珀去滋养城市,用兼容并包的态度,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嘉定区委书记马春雷说:“传承传统文化的终极目标,是‘知行合一’!只有让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滋养每个人的道德,让这一方水土孕育出知书达理、气质儒雅、文质彬彬的人。”

京民执罚〔2019〕16号
序号 处罚决定书文号 被处罚人名称(姓民政局
2019年2月城乡低保和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情况
    截止2019年2月28日,我市城乡低保人员6.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