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淀山湖又见银鱼游

05.09.2016  18:03
  消失了20多年后,河豚、银鱼如今又重返上海淀山湖。上海海洋大学教授、著名鱼类专家戴小杰带领研究团队对淀山湖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在最近的5年中,研究团队几次在淀山湖捕捞到河豚、银鱼,以及各种土著小鱼,这说明上海淀山湖水生态环境已有所改善,长江口、黄浦江、淀山湖鱼类洄游通道正在逐步恢复。
  
  已能捕捞到河豚、银鱼
  
  受农业部门委托,戴小杰的研究团队从2006年开始研究淀山湖渔业资源变化情况,以及对淀山湖增值放流效果进行科学认证。按照要求,他们每年都要在不同时段和时间节点,到淀山湖开展实地研究,进行现场采样。
  
  据戴小杰介绍,研究团队在淀山湖沿线总共设置了12个监测点,他们每次都要用网具分别到每一个监测点现场捕捞,然后把捕捞到的鱼类带回去研究,并根据种类、尾数和重量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最早的一次在2012年,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年初,我们分别捕捞到河豚、银鱼,其中河豚有两次捕捞到一条,有一次捕捞到两条。银鱼的数量略多,捕捞到四次,每次都分别捕捞到四五条。
  
  根据监测到的情况,研究团队认为,并不是像以前人们认为的淀山湖鱼类的洄游通道已经被完全阻拦,长江口、黄浦江、淀山湖的鱼类洄游通道正在逐步恢复,淀山湖增值放流也已取得明显效果,淀山湖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淀山湖应全面禁捕
  
  据研究团队提供的资料表明,1959年调查发现,淀山湖拥有鱼类60属75种。“当时淀山湖水草丰盛,河豚、银鱼时常出没,渔民在丰产的湖面上随时可以捕捞到包括河豚、银鱼、白水鱼等在内的各种土著鱼类。但这一情况随着近30年来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大量人工养殖,以及洄游通道阻截而遭破坏。”戴小杰介绍道,由于上述原因,淀山湖渔业资源急剧衰竭,截至2015年,淀山湖拥有鱼类降至28属39种,约为50多年前的一半。
  
  近10年来,在上海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各种水生态保护和鱼类保护措施落实到位,淀山湖生态环境重新得到改善,河豚、银鱼重返淀山湖就是一个重要标志。
  
  据悉,上海市和青浦区相关部门现已全面禁止淀山湖人工养鱼,人工养殖网具已经全部拆除,非法捕捞得到遏制,淀山湖水质的富营养情况也得到有效控制,水质正逐步改善。
  
  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淀山湖的渔业资源,上海市和青浦区的渔业部门正在筹建淀山湖土著鱼类保种基地。目前,已经收集到多个与白水鱼相像的品种,青稍鲌、蒙古鲌、红鳍原鲌等都已经可以较大规模地培养出亲本。
  
  记者还了解到,现在允许在淀山湖捕捞的许可证还有100多张,各种非法捕捞情况仍时有发生。“淀山湖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在捕捞上。”戴小杰认为,如果捕捞量得不到控制,会加剧渔业资源的衰竭。只有实施全面禁捕,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把整个湖泊的生态环境恢复到最佳状态。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蔡新华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