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慕课”获学分应加快步伐

13.11.2014  18:07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4-11-7 李锋亮

  广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布《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指出广东境内的高校将探索对“慕课”(MOOC)等互联网学习平台的学分互认,同时推进各方面师资、课程的共享与学分互认。

  “慕课”与学分互认两者之间将互相促进,这是笔者一贯的观点。而首先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进行试点,这是因为这些发达地区有着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相对完备的个人信息系统等,更为重要的是,流动人口趋向于迁移到这样的大城市。

  笔者以为,北京、上海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大都市也应该尽快推进相似的改革探索,促进“慕课”与学分互认的相互推动。改革的探索可以是自上而下的,即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牵头;也可以是自下而上的,即对这一改革感兴趣的高等教育机构自行组成联盟。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流程实施改革探索。首先,成立资格认定委员会,任务是认定一批世界以及国内顶尖高校,这些高校出品的“慕课”课程,就有资格得到承认。其次,学生只要选了被认定高校的某门“慕课”课程并最终拿到学分,就能被自己所在大学承认。再其次,成立学分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不同“慕课”课程的学分进行换算,帮助学习者将通过“慕课”获得的学分转换变为自己高校的学分。最后,学生只要拿满了自己高校规定的学分,就能顺利毕业。

  笔者认为,如果不能让学习者获得学分,“慕课”的社会需求将大打折扣,这必然会打击“慕课”供给方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相反,如果学习者获得的“慕课”学分能够被积累、被转换,最终可以帮助学习者拿到学位,“慕课”供给方就能从中获益,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这样供需之间形成正向激励,促使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能够通过“慕课”形式源源不断地共享。

  总之,笔者期待国内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有着大量学习需求的地区尽快开展行动,拿出综合改革的勇气和智慧,打破利益格局,进行制度创新,通过“慕课”这个抓手推动学分互认,同时又让学分互认促进“慕课”的发展。(作者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