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论三山五园建设 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

17.06.2023  10:51

  中新网北京新闻6月16日电 16日,由北京市文物局指导,北京联合大学、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山水连城与都同辉——2023三山五文化论坛暨第十届三山五园学术研讨会相关活动”在京举行。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徐振涛在致辞中表示,海淀区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课题共研、项目共推、人才共培、成果共赢,开创了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格局。他希望各位参会学者发表真知灼见、创新见解,强化文物保护利用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让更多的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持续擦亮三山五园这个金名片。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通过视频方式作“探索三山五园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的报告。他强调,建设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要统筹好文物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提升相融合,构建历史文脉与生态环境交融的整体空间结构;与民生改善相融合,营造和谐优越的人居环境;与科技发展相融合,打造城市智慧大脑、数字圆明园;与文化科技相融合,推动数字创意发展。同时,统筹好传统魅力与当代活力。多措并举加大文物保护水平;发挥革命文物功能价值,提升公众教育实践感受;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现文化魅力。

  在“对话三山五园”论坛环节,由参与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单位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三山五园的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海淀区水务局副局长张志敏介绍,三山五园形成了以金河为轴的园外园片区和以万泉河为轴的圆明园片区两大水网循环系统。同时,该区对沿线的玉泉山引水渠、北旱河、北长河、金河、南长河、万泉河等进行了生态化提升改造。

  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杨颖介绍,该区全面启动了玉泉山周边区域既有建筑拆除腾退及生态景观提升工作,先后建成北坞、两山、船营等13个公园和1条三山五园绿道,形成了“一道十三园”景观风貌。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阚红柳认为,数字人文正在引领文化领域的数字化转换,充分整合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大数据算法等数字人文研究力量,通过以网站呈现数字记忆、以电脑动画浓缩历史时空、以数字化展览传播园林文化、以文献出版汇总数字成果,在三山五园文化传播的研究方面将产生一系列兼顾学术与普及的数字化成果。

  下一步,海淀区水务局将继续治理清河、南长河、南旱河等河道,恢复扇面湖;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将不断夯实公园成群、绿地连片的绿色生态基底,围绕圆明园大宫门、六郎庄古村落等,恢复一亩园扇面湖、六郎庄水稻田、御道等历史风貌特色。(完) 【编辑: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