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

13.03.2018  10:02
张建龙:“三北工程”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新华网 李相博摄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索炜)11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三北工程’确实是一个非常宏大、非常了不起的工程”,张建龙介绍,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40年来,从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为老百姓增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主持人: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实施“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您作为“三北”战线上曾经的一名老兵,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三北工程”方面的一些情况吗?
   张建龙: “三北工程”确实是一个非常宏大、非常了不起的工程。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生态工程,它的范围非常大。这个伟大的工程还伟大在什么地方呢?这个工程启动是在1978年11月25号,基本和改革开放是同步的。当时正值我国实施改革、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党的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富有气魄,启动了三北防护林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实施这项工程,实际上是对子孙后代负责,对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担当。
  这个工程范围涉及13个省、市、自治区,加上新疆建设兵团,600多个县,面积约406.9万平方公里,覆盖了将近祖国的半壁河山。当时国家拿出1个多亿给林业,“三北工程”就占了7000万。这项工程40年来经过五期实施,造林面积大量增加,共完成造林面积4.3亿亩以上,约2900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5.05%提升到13.02%,确实成效十分显著。
  一是风沙得到了有效治理。这些年来,“三北工程”光治理的沙化土地就有近33万平方公里。这几年明显感觉到沙尘暴减少了。当然,这个效果不仅是三北防护林带来的,还有退耕还牧、农业结构调整等等措施的综合因素。但可以说三北防护林起了重要的作用。也有人讲这几年风速小了,实际上不然。今年2月28号晚上,我在参加全国政协的培训学习活动,当天晚上回家的时候,就感到风非常大,把我的车门拍打得非常厉害。那时的风有七八级了。风速有,但沙尘暴基本没有了。过去每年的沙尘暴平均5次到8次,现在几乎见不到了。所以在防沙治沙方面,“三北工程”功不可没。
  二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三北工程”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8万平方公里,重点治理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23万平方公里,占黄土高原面积的50%。大家也有明显的感觉,黄河的水没有过去那么浑浊了。有资料显示,过去每年输沙16亿吨,现在每年下降到4亿吨左右。这个数字的准确性我不确定,但黄河的含沙量确实大大减少。这与水土保持、与三北防护林有很大的关系。
  三是三北地区百姓收入明显增加。“三北工程”区域,特别是宁夏、甘肃、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光热条件比较好的地区,有很好的发展特色经济林的基础。我们测算了一下,现在大约一年经济林的产出能有1200多亿元。这样,通过在条件好的三北防护林地区为老百姓多种特色经济林,带动他们收入的增加。同时也可以解决一些燃料问题。我生在沙区,过去一到天凉的那段时期,阴雨连连,下上几天雨,老百姓连烧的柴都没有。当然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三北防护林工程到今年40年了,我们准备系统地总结一下,要吸取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来把我们的林业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