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三不减给力绿化山西

09.12.2014  02:25

      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三加三不减”要求,继续加大力度植树造林、绿化山西。截至11月中旬,全年450万亩的造林任务已经完成96%,年底如期完成任务已成定局。面对经济下行和造林难度加大的双重压力,今年的造林绿化非但没有松劲,还在机制创新和林木管护方面迈出大步。
      市县财政——投入又增三成
      植树造林,从种到管再到成林见效,每个环节都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一旦投入跟不上,绿化的成效就会打折扣,生态建设的步子也会慢下来。
      为了确保造林绿化投入到位,省委、省政府早在去年全省造林绿化太原现场会时就提出:“本届政府对造林绿化的领导力度只加大不减小、资金支持只增加不减少、目标考核只加强不减弱”;今年初,省政府5号文件再次对“三加三不减”提出明确要求。各地按照省里的要求,克服煤炭市场低迷、经济增速减缓的不利因素,继续加大造林绿化投入力度,有的市不仅没有减少,还比上年有了大幅提升。
      太原市市级财政预算投入林业预算超过1.9亿元,较去年增长42%;大同市财政拿出4000万元,通过奖补形式对荒山绿化每亩补助100元,通道绿化每公里补助5万元,村庄绿化每村补助8万元到15万元;吕梁市财政较为困难的石楼、文水两县各筹资1000万元用于通道绿化建设和干果经济林管护,临汾市的襄汾县整合涉林资金1700万元,重点实施两个万亩经济林示范建设……
      据统计,今年全省市县两级财政安排林业资金61.5亿元,较去年增长31%。
      在此基础上,各地进一步加强目标责任考核,让宝贵的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确保造林绿化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运城市将县级财政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纳入对县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林业分值由上年的13分增加到26分;太原市将造林绿化工作列入重点工作,将营造林工程、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天然林保护、造林直补试点等纳入市直业务部门目标责任考核指标。
      有力的资金保障之下,全省造林绿化工程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有的当年见绿、见林、见景,开始装点美丽山西。太谷县着力绿化南山,于今年完成3.2万亩干石山绿化,结束了该县无森林公园的历史;沁县围绕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摆布工程,对公园周边4万余亩荒山进行大规模绿化,形成了湿地与森林相互连接、绿水与青山相互映衬的美丽景观。
      改革创新——引来源头活水
      一位“老林业”对记者讲,林业是生态性、经济性、民生性、社会性、政治性“五位一体”的工作,既关系生态又关系经济,既关系社会又关系民生。反过来讲,林业生态建设也不单单是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都来认真参与。
      近年来,各地都在努力提升造林绿化的社会化程度。从今年的情况看,各市县和林局在坚持过去大力推广的开发式、合作式、直补式、购买式造林模式外,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社会参与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形成一批符合市场化运作的推进机制,为林业生态建设注入活力。
      晋城市出台《关于加快环城森林公园建设的实施意见》,举办两场中心城市环城森林公园建设项目推介会,吸引全市煤炭、房地产等企业参与环城森林公园建设。蒲县出台《绿化基地认建认养管理办法》,推行“企业认养基地、八成公益绿化、二成核桃收益”开发式造林新机制。省直黑茶林局出台《购买式造林实施方案》,采取“林局规划、林场组织、职工造林、竞价购买”机制,在魏家滩林场实施购买造林1万亩。类似这些办法,无不丰富了造林绿化的投入渠道。
      各地政府扶持林业的办法也有创新。晋中市全面推进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将县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该市灵石县已连续三年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公益林补偿,祁县、寿阳、和顺三县也将补偿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今年,该市还启动实施了中幼林抚育财政补贴试点,森林抚育工程在国家补助100元的基础上,市级补助20元,县级再配套80元。
      局地合作造林是在造林机制方面的一个亮点。各省直各林局发挥技术、管理、苗木等优势,与所在市县开展合作造林,打造出一个个精品工程、王牌工程,成为当地造林绿化的示范与样板。例如,太行林局与和顺县按照“一体规划、共同建设、打造精品”的造林模式,由林局独立实施,县政府每亩补助300元,高标准完成了该县李阳镇龙峪村周边荒山绿化工程1万亩。
      科学技术——贯穿造林始末
      省造林局局长黄守孝认为随着造林绿化工程向山区、生态脆弱区等区域集中,造林难度大的问题在我省越来越突出。基于这一判断,科技作为是林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将日趋明显、日趋重要。今后推进山西林业生态建设的定位、规划、实施和保护工作,无不要求围绕“科学”二字。
      前不久,省林业厅组织人员对今年的营造林情况进行督查,结果显示,科学营林的理念正在逐步贯穿到各项造林工程建设中。首先是布局更科学、结构更优化。各地在林业工程建设中,沿通道、按山系、整流域集中布局造林绿化工程。特别是采用“突出重点布局、集中连片布局、新旧衔接布局”三种方式,进一步优化林业结构,构建完善的生态防护体系。
      其次是重造更重管,巩固造林成果。很多地方在荒山造林中积极采用“2+2”或“2+3”的容器苗,逐步加大混交造林、阔叶树造林比例,一改过去针叶树当家的局面。各地依托省级未成林造林地抚育管护项目,加强对新造林的抚育管护,特别是依托核桃低效林改造项目,强化经济林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户、专业队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为经济林早挂果、多卖钱提供技术保障。
      记者在下乡采访途中看到,径流林业整地、混交造林、容器苗造林、覆盖林业等造林技术在各地广泛应用,不论是北部的忻州,还是南部的长治,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混交造林力度,山桃、山杏、榆树、五角枫、连翘等一些乡土阔叶树种得到了应用。一些地方还在覆盖技术上进行大胆突破。
      今年,省林业厅还在造林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上下足了工夫。仅就核桃、红枣、双季槐管理,就先后3次在左权、永和、稷山等县举行管理技术现场培训班。
      科学理念深入人心,离不开林业部门和各地加强指导和综合配套服务。吕梁市按照稳红枣、扩核桃、强管理的思路推进经济林产业富民,全市形成了44个万亩核桃林基地、368个千亩基地。黎城县组建15支林业技术服务队,为林农开展经济林管理、低效林改造服务,对10万余亩低效核桃林进行了技术服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