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万市场主体信息上网

27.01.2016  11:05

  以往企业注册登记要跑多个部门,耗时耗力。自从工商部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后,一个窗口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总目的是推进工商注册的便利化,或者说实现市场准入的便利化。”北京市工商局副局长黄晓文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市工商局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面还有幅度、力度更大的制度和措施出台。

 比改革前申请时间缩短10天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于2015年9月29日正式启动,工商部门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便利化措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该项改革实现了企业准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大大简化了登记流程,极大提高了登记便利。仅从时间上来说,比改革前平均缩短10天左右。

  部分工商分局还创新便利举措,比如海淀工商分局试行登记注册“双向寄递”服务模式,让企业登记便利化水平再上新台阶。“双向寄递”除了“电子化”、“零见面”和“全免费”等优点外,还省去了企业预约现场办理业务的时间。

  黄晓文说,2016年,市工商局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面还有幅度、力度更大的制度和措施出台。比如出台《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意见》,在名称核准、范围登记等方面会更简捷、更方便,通过制度红利的释放,为企业创新助力。

  新增企业数量增加,也相应会出现申请登记等待时间偏长的现象,今年市工商局在登记便利化方面,会利用新媒体、新手段,来增强预约、简化流程。

突出信用监管降低交易风险

  黄晓文表示,今年还会就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进一步的探索。“要突出信用监管的力量,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平台的基础上,鼓励支持更多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行政机关,将涉及企业的信用信息在信用网上集成,方便更多的企业、公众上信用网查询企业信息,降低交易的风险。”同时,也推动各个部门,对企业联合实施信用约束,在“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方面争取有实质的进展。

  据了解,目前信用网上的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数量,已从初期的百万级别增加到6000余万条,全市170万市场主体的信息全部上网,归集信息涉及环境保护、旅游市场、房地产经纪、商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等众多行业领域。其中,重点归集了全市41家执法单位的近170万条行政处罚信息以及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近400万条司法信息,警示及司法类信息接近信息总量的10%,聚焦“黑名单”,也成为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的特色之一。 

  目前,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已累计向社会提供信息查询7亿户次,日均查询量超过75万户次,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强化政府监管、推动社会诚信自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将企业责任和诚信紧密结合

  在服务公众、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方面,今年重点是将企业责任和诚信紧密结合起来,让经营者首问责任制和赔偿先付制度,作为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衡量企业诚信的标准之一。“一个企业是否诚信,我们不看它是否有完备的规则,解决了多少纠纷,而是要看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企业的赔偿先付制度有没有、用没用、用得好不好。”黄晓文说,使大量的消费争议在企业和消费者最初的环节予以解决,从根本上降低消费者保护权益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让民事争议的纠纷回归到民事解决的途径和范围中来,尽量少去转换为行政投诉。而对于解决不了的,行政机关该出手必出手。

  此外,加强对重点消费领域的执法工作,对于投诉规模大、和解比率低、社会反映强烈的业态和企业,涉及的投诉和举报,做到有案必查,应查尽查,加强“诉转案”的力度。(来源:北京晨报 记者:陈琳)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