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4.5万余人参加高考 试题关注现实启发思考
2021年中国高考7日拉开序幕。图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考点门前家长、师长、学长送考。
2021年中国高考7日拉开序幕。图为考生走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考点。(摄影:中新社记者 富田)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杜燕 徐婧)2021年中国高考7日拉开序幕,今年北京有超过4.5万名考生走进1566个考场经历人生“大考”。
2021年中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78万,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年,全国共设7200余个考点、46.6万个考场(含2.6万个备用隔离考场)。在北京,高考报名人数为51738人,除前期高职自主招生及保送生等单独录取考生外,共45238人参加此次高考,全市设17个考区,90个考点、1566个考场。
今年首场考试在周一,考生入场时间适逢上班早高峰,考点前车水马龙却不嘈杂。同时,考点周边电子游戏厅、网吧、音像店等尽量降低噪音,施工工地一律停止施工。
记者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考点看到,工作人员劝导送考人员一起“静音”,为考生营造安静的环境。
不过,火红的祝福依然送达考生。考点大门两侧,许多妈妈们身穿红色旗袍、爸爸们身穿红色T恤,还有很多家长手捧向日葵来送考,期望孩子“一举夺魁”。
9时,今年高考“首战”——语文科目开考。至11时30分,赵女士在考点一侧的空地或踱步,或择一隅蹲坐,等待女儿。“希望孩子能稳稳当当、顺顺利利完成这次大考。”她说,自己心情很平稳,也不想给孩子压力,“当然也期望金榜题名。”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备受关注。今年,语文科目北京卷作文二选一,即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或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五六名考生中,大多选择了“论生逢其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尚姓考生称,国家在很多方面取得卓有成效的发展成果,感觉自己生逢其时,要抓住时机。虽然目前还没有规划好未来的职业方向,但今后无论干什么,只要认真做好分内之事就是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就是发挥青年力量。
“当我们真正认同、感受到自己生逢其时,才能走出人生的光彩。”北京第十二中学考点外,何女士的儿子接过母亲送上的鲜花时向记者说,选了“论生逢其时”这个题目,从古代孔子周游列国谈起,讲到近代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再讲到现代“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领军人物钟南山,又说到当代城市“蹲族”这一反例,最后回归自身谈到青年如何在历练中磨炼意志,如何融入国家的发展发挥所长。
一位王姓同学选择了“这,才是成熟的模样”谈青年的担当。他将材料给出的内容与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燃灯校长”、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等人的事例结合,讲述何为“成熟的模样”。
“好的作文题,既要出人意料,体现公平性;细想想,又要在情理之中,让考生有话可说。”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特级教师何郁谈到,今年北京卷的作文题目较好地体现了以上内容,两个题目回应了时代热点,又均指向青春成长、为国选材。写议论文需要考生站在一个大视野、大格局中思考自己的青春成长,对比不同时代,也对比不同人生,再定义自己的青春;记叙文意在讲故事、写人物,但思辨性自在其中,引导考生写生活、想生活、感悟生活。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谈到,今年的考生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感受到“战疫”中的国家凝聚力,在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相关纪念活动中也认识到祖国崛起的艰辛历程和新时期建设成果,对国内和国际形势有强烈的关注。北京卷写作题目,紧扣考生关心的话题,贴近考生现实与思考,在不脱离其实际经验的同时给予思想上的启发。
据悉,北京作为中国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从2020年迎来“新高考”:考生不分文理,考试时间由往年的2天变成4天,考试场次从4场变为6场。除考试形式的变化外,考生可以选考,即考生除须参加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考试外,可从6门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