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详解北京“行政副中心”未来 40万人将疏解至通州

02.12.2015  11:56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曾鼐)北京市行政副中心为何建、如何建?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近日解析通州规划,预计远期将带动约40万人疏解至通州。

  北京市行政副中心为何落户通州?

  “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王飞谈到规划初衷时这样说。

  地处长安街延长线东端的通州,堪称京津冀的桥头堡:距北京核心区东二环23公里,紧邻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约20公里,距天津市武清区约58公里。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将沿京津、京保石、京唐秦等通道打造“三轴”,推动产业要素沿轴线聚集。王飞表示,通州正处京津发展轴和京唐秦发展轴,将成为北京东部服务京津、面向环渤海区域的综合服务中心。

  建设北京市行政副中心,亦将优化城市整体空间布局。“十三五”期间,人口调控、产业转型、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北京“瘦身健体”的利器。日前闭幕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决定,至2020年,北京要严控2300万人口,城六区人口在2014年2151.6万的基础上需减少15%。

  “建设市行政副中心,将发挥对疏解功能的示范带动作用。”王飞说,远期将带动约40万人疏解至通州,并推动核心区的产业向顺义、亦庄、大兴等地转移。

  追溯历史,北京建设市行政副中心,并非“心血来潮”。2004年,北京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已在通州预留行政办公用地;2012年,提出建设通州城市副中心的目标。今年7月,北京市委明确“市行政副中心定位通州”。

  针对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定位,王飞称“将以行政功能及配套建设为主”。根据规划,至2017年,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将整体或部分迁入通州,“十三五”期间,297个重大项目建设将落户于此。

  交通先行是关键。据王飞介绍,将加强通州与津冀交通互联,建设京唐城际、京滨城际、京秦二城际,优化调整与中心城轨道交通、快速路的联系,实现半小时来往;创造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等。

  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也将提升。王飞说,将在通州整建制引入中心城优质基础教育、医疗资源,打造15分钟生活圈,保障市民步行10分钟到达公园,增加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设施。根据规划,人大附中、人大附小、景山学校等多所名校将在通州开办分校。

  此外,基础设施将实现“国际一流”。通州正推进综合管廊建设,行政办公区将达百年一遇的防涝标准,构建污水、固废综合生态化循环处理新体系。

  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提速,老城区如何发展?王飞表示,北京中心城是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将推进功能重组。

  资料显示,北京60%的人口、65%的就业岗位、55%的各类市场集中在中心城;共68家三级医院,日均门急诊量约占全市80%;高等院校66所,全日制在校生约70万人,占全市比例82%。

  “中心城是‘大城市病’的突出表现地区”,王飞说。他指出,将适度压缩中心城居住、产业建筑规模,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东城、西城核心区,目前常住人口密度已达2.39万人/平方公里。北京将疏解中心城区的大型医疗设施、商品交易市场、市属行政办公等功能,增加中央政务、文化、公共绿地比重。(完)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