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建成一百六十六个乡情村史陈列馆
原标题:本市建成一百六十六个乡情村史陈列馆
京郊的村落文明,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体可感的北京味道。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本市注重发掘和整理历史遗存和特色文化。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166个乡情村史陈列馆。这些陈列馆,将成为留给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马厩、粮仓、压水井、石磨……走进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下河北村的乡情村史陈列馆,浓浓的生活气息迎面而来。这里不仅真实地展现了满族民居布局,还能让游客参与体验,融入其中,感受过去人们的生活。同时,陈列馆还通过马鞍、犁杖、背架子等一些老物件,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经济生产状况。
虽是平常物件,却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在建设乡情村史陈列馆中,各村镇都收到了村民捐赠的老物件。看着一件件物品,人们就能回想起农民过去辛勤劳动的场景。
留住老物件,是为了标记过往的历史。很多有着历史文化底蕴的村镇借着建设乡情村史陈列馆的机会,梳理了先人们的历史。
位于京杭大运河北起点的通州区张家湾镇,明清时期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在张家湾镇陈列馆的两层展示空间里,古镇的由来、对通州古城和北京城的影响都被详细生动地呈现给观众。同时,陈列馆还通过影像技术,展示了众多文物古迹,包括修建于辽、明两代的通运桥、矗立于萧太后河畔的古城墙、京杭大运河故道遗址等。相关负责人说:“一个没有文化根源的民族是可怕和可悲的。我们梳理出张家湾镇的这些过去,就是为了留住张家湾人的根源。”
几年来,一个又一个乡情村史陈列馆建设起来,成为了留给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通州区于家务乡仇庄村,除了展示前人的生活状态之外,村委会还将村史与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从德、法、礼、孝、情等几个方面,展示了打造特色村的做法。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建设陈列馆,一方面是为了记住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子孙后代书写一部德育的教材。陈列馆就在村委会旁边,与运动馆在一起。无论是来访的客人,还是本村的年轻人,随时都可以进到馆里参观。”
166个乡情村史陈列馆的建设,为人们搭建了一座沟通往昔和今日的桥梁。随着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处处传统旧式村庄逐渐被一片片崭新漂亮的社区所取代,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设这些陈列馆不仅可以在故土新居上留下历史乡韵,还将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凝聚人心,教育后人。未来三年,本市将投入4158万元,支持新建一批高标准、质量更好的乡情村史陈列馆。(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