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激情澎湃的回忆

30.09.2014  17:11

范宝龙

  国庆节即将到来,首都北京和全国各地将隆重而简朴地举办新中国成立65周年的庆祝活动。这不禁使我回忆起整整30年前──我在清华作为一名大三学生参加国庆35周年庆祝活动的日子。

  那是1984年,改革开放的宏伟大业正在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展开。中央决定举行“文革”后首次盛大的国庆庆典和阅兵活动,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和国防事业的巨大成就,鼓舞全国人民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迈进。

图为国庆35周年群众游行照片资料。

  当时,我是自动化系1982级的本科生,也是一名学生党员,还担任着系团委副书记等学生干部工作。在首都国庆庆典中,清华承担了三项任务:一是选派1847名学生组成“仪仗方队”,走在整个游行队伍的前列,展示出一幅长30米、宽27米的祖国地图;二是组织2200人作为“科教大军”的成员,参加群众游行;三是设计、制作一辆高10米的主题为“向华山抢险战斗集体学习”的游行彩车,展现当代青年大学生勇于担当、助人为乐的崭新风貌。我们年级荣幸地承担了“仪仗方队”这项最艰巨的任务。

  记得是大二下学期,刚刚过了4月底的校庆,学校就开始选拔队员和安排训练。我们2字班共有两千多人,很多同学都想参加这一难得的活动。但仪仗方队有严格的人数限制,一个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而且对队员的身高、体质等都有要求。有的同学因个子矮、体质弱而未能入选,感到非常遗憾。考虑到国庆当天万一有队员因生病等突发原因临时缺席,还需要少数同学作为替补,平常参加训练,但到时未必能上场。开始,我也是仪仗队中的一员,后因需要承担一些组织协调工作,担任了我们系分队的指导员,负责后勤保障等。

  从组队到国庆的几个月时间里,我们每周都要在课余进行训练。暑假期间,正赶上学校调整宿舍,我们便提前返校,一面“搬家”,一面在操场上抓紧训练和彩排。有几次与其他方阵一起,到郊区某军营进行合练、预演,烈日当空,空旷的场地上连棵树也没有,同学们大汗淋漓地坚持下来。游行的要求非常严格,从步幅到步速都有统一的标准,因为是每个队员手举一小块拼图组成一幅巨型的中国地图,一旦哪个人掉了队、错了位,就会在全世界的注目中把祖国的某个地区“搬了家”,那可是政治事故啊!因此,同学们都训练得非常认真。

  期盼已久的庆典终于来到了!10月1日凌晨2:00,我们就乘车从清华园出发,提早几个小时到天安门以东几公里处的胡同里列队准备。10:00,典礼开始,在国旗、国徽和年号的先导队之后,就是仪仗队,我校的“地图方阵”走在整个仪仗队的最前面!同学们身着白色衣裤,步履矫健,稳步行进,齐整地托举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图案,地图前方还有“统一祖国”四个大字。同时,大家还用平生最响亮的声音高喊口号:“振兴中华,实现四化”“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了我们的队伍。我们这个方阵走过天安门广场只有三四分钟,但那一刻却永远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当天晚上,我和一些同学又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联欢晚会。清华共有3500名师生,围成一个大的活动圈。大家跳着《青春圆舞》《阿细跳月》等集体舞,欣赏着五颜六色的礼花,直到深夜。

  三年后,我们毕业了。在制作毕业纪念册时,大家一致的提议是:把展示国庆游行“地图方阵”的彩色照片,作为最前面的画页印在纪念册中。虽然从这幅照片中无法看出每个人的形象,但同学们都骄傲地说:“我就是这个队伍的一员!”

  2007年,我们年级上千名同学重返清华园,举办毕业20周年纪念活动。在筹备过程中,大家又不约而同地想起35周年国庆游行。于是,专门联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找到了当年拍摄的国庆活动纪录片《我与祖国共命运》,拷贝了其中“地图方阵”走过天安门广场的片段,在全年级纪念大会上播放。当那熟悉的画面展现在屏幕上时,热闹的会场上顿时一片寂静;播放完毕,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以及“再放一遍”“再放一遍”的呼喊声……随着这段50多秒的视频,大家仿佛又回到那激情澎湃的岁月,一些同学禁不住流下了热泪。

图为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地图方阵”的镜头。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最后一集,也再次出现了我们“地图方阵”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邓小平同志检阅的镜头。

  如今,那激动人心的场景早已成为美好的校园记忆。我们这些80年代的学子,都已年届半百。正像当年国庆纪录片的片名所描述的那样──“我与祖国共命运”,同学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力拼搏、奋发有为,在各个领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我们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