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国大地,无边光景一时新——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创作成就述评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二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携手重庆市南岸区迎龙镇北斗村农民管乐队、重庆特殊教育中心(盲童学校)扬帆管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最好的未来”梦想公益音乐会。图为艺术家和盲童们演唱《我的祖国》。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文艺创作这五年】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创作欣欣向荣、气象万千,文艺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向全国文艺工作者发出号召——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脚下有根,展现时代风貌;心中有魂,引领时代风气。无边光景一时新。
新风气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蔚然成风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态度进一步端正,服务人民的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各界普遍反映,作家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强了,主动深入生活多了,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文化活动更丰富了。描写人民、讴歌人民的艺术家占据潮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蔚然成风。
从西北大漠到沿海小岛,从边防哨所到森林草原,从城市建设到兴农一线,文艺工作者们的脚步遍及大江南北,他们一次次远行,一次次归来,又一次次再出发。
“借用一句话说,这里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参加“文学三沙行”活动后,青年作家徐则臣讲起少年时代的边疆梦、海洋梦和英雄梦。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他对人与自然、世界、他人的关系有了新的认知,“这些将与三沙人的故事一起出现在我日后的作品之中”。
国家话剧院导演白皓天为创作西藏历史题材话剧《共同家园》,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先后14次深入到高寒缺氧的西藏腹地,在农牧民家中体验最真切、最实在的藏区生活。
“吃得了采风的‘苦’,才能享受创作的‘甜’。”从西藏采风半月归来的词作家宋小明说。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勉励和嘱托,声声入耳,荡漾心田。
在基层,文艺家们从身入到心入、情入,丰富自己,服务人民。几十年前,作家柳青“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如今,这样的精神和情怀在一代代文艺家之间传承。他们把目光投向山川、大地、河流,聚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关注改革进程中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在火热的生活中积累了大量鲜活生动的素材,在创作中高扬现实主义精神。
“故事可以编织,情感却是不能编造的。”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说,“人民不是喊在嘴上,而是要记在心中,父老乡亲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命运起伏,都会让我们牵挂和动情。”
2015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和国交的艺术家们带着重庆市南岸区迎龙镇北斗村农民管乐队、重庆特殊教育中心(盲童学校)扬帆管乐团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我们到过很多世界顶级音乐殿堂,赢得过无数赞誉,但基层群众的掌声最值得骄傲!”关峡说。
新高度 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
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浮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这些一针见血的话语,成为文艺界认清当下问题的清醒剂。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后,他感觉到整个创作氛围的变化:“大家的心态变得比较沉静,同时也能感觉到作家们的心气、对自我的要求更高了。过去大家见面会说我的书印了多少,现在见面大家更多在谈艺术,在谈面对时代作家思想上、生活上、艺术上的探索和创造。”
摒弃浮躁、潜心创造的创作信念日益深入人心。树立精品意识,坚持精益求精,崇德尚艺,把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已经成为文艺界的共识。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刻体认肩上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回应时代召唤和人民期待,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和力量,从广大人民群众生动的文化创造中获得启示和灵感,自觉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努力创作出既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2015年初春,根据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火了,收视率居全国前列,网络播放量超过20亿。根据红色经典小说改编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也在贺岁档火了,两周票房就超过了7亿元。
“以崇敬之心进行创作”,这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和《智取威虎山》制作团队共同的特点。坚持精益求精,矢志创新,才有了盛况空前的热播和热映。
有着辉煌历史的舞台艺术作品——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后,重新编排、全国巡演,经四代传承再次绽放经典光芒,形成了2015年舞台剧的重要景观。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戏比天大”的创作传统,让经典剧目历久弥新,有力地回答了今天文艺界对“精品何来”的追问。
去浮去躁,实现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双赢,这样的创作追求在2017年结出了华美的果实——
今年暑期档,《战狼2》再次引爆中国电影市场,截至目前以超过50亿元的票房,不仅刷新了国产电影票房纪录,而且也同时超越诸多进口大片,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凭借“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以优异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怀获得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自发追捧,引发了声势浩大的“自来水”现象。
反映中国幸存“慰安妇”的纪录电影《二十二》,以真诚平静的艺术力量直指人心,公映后好评如潮,以400万元的低成本收获1.7亿元票房,振奋人心。
文艺创作者积极探索艺术创新,新的文艺形式和样式勃然兴起。电影《狼图腾》《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湄公河行动》、电视剧《琅琊榜》《伪装者》《平凡的世界》,电视节目《中国好歌曲》《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作品,也纷纷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书法、绘画、音乐、曲艺、舞蹈、杂技等领域,同样创作成果丰硕,活动丰富多彩。
新氛围 重塑文艺批评精神
“有了真正的批评,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鼓励文艺界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两年多来,直面问题、重塑健康批评精神受到重视,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振奋精神,为文艺事业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奖优罚劣作出贡献。
2015年岁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破除评奖过多过滥、奖项重复交叉、程序不尽规范、个别作品脱离群众的弊端,以压缩数量提升质量,以规范评审扶持精品、引导创新。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部门、机构纷纷响应,改革评奖机制、完善评奖程序。
文艺界在基本扭转了“重奖”倾向的同时,逐步加强艺术评论。中国作协通过实行“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制度,开办“鲁迅文学院文学评论人才高研班”等举措,加快青年文学评论家的队伍建设。中国文联成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正紧锣密鼓开展各项工作。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如今越来越多“敢说话,讲真话”的评论家涌现出来,新的评论阵地和评论形式正逐步建立,为重塑文艺批评精神“开了好头”。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最后,他援引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的诗句,对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寄予厚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使命、牢记职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党和人民一道,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中国广大文艺工作者正在以实际行动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望,推动中国文艺不断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数读这五年
2012年6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数为1.9亿。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超过3亿。文学网站平均日更新总字数达2亿个汉字,文学网页平均日浏览量达15亿次。2016年,包括数字阅读在内的网络文学版权销售总额达人民币90亿元。
2012年以来,我国电影票房以平均每年净增100亿元的速度增长,2016年全国电影票房492.83亿元,比2012年增长188.66%;城市观影人次13.72亿,比2012年增长194.42%,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0.35%和30.99%。
2016年年底我国银幕数为41179块,是2012年的2.14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11%。并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数字化放映,其中3D银幕数38377块,占银幕总数的86.26%,巨型银幕总数已达616块,规模居世界第一。
(本报记者 饶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