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监督政府预算的基层样本预算不是糊涂账
14.06.2016 07:13
本文来源: 林业网
61岁的居民霍芝炼带着两岁多的外孙女在楼下的社区花园玩儿,她自豪地说:“我们社区去年还被重庆市评为‘最美宜居小巷社区’呢。”鱼洞街道在老城区,曾经一度市容乱、卫生差、设施破旧。而让记者没想到的是,如此巨大变化居然得益于一个晦涩的词——部门细化预算监督。
2013年,区人大代表蒋惠在巴南区人代会上审议财政细化预算报告时,发现区财政对鱼洞街道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很少。她当即提出:“应该加大投入,对鱼洞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于是,通过法定程序,预算进行了调整,已经连续3年加大环境治理资金投入。
现在鱼洞老旧居民区的生活居住环境大变样:道路平整、绿树成荫、公共设施齐全。蒋惠感叹:“区人大开展财政预决算监督见到了大成效。”
“政府的钱去哪了?”这是老百姓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政府预算中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社会公众,其去向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所谓财政预算,就是政府的账本,比如今年财政要花多少钱,钱将花到哪儿去等等。预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纳税人的“血汗钱”花得是否值得。
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赋予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府如何花钱的职责。而重庆市巴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创造性开展财政预决算监督就是一个可圈可点的基层样本。
预算的公开、透明是大势所趋。从“粗放编列疏于管理”到“逐步规范定期监督”再到“完整精确动态监控”,巴南区财政的预算编制执行也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2009年前,提交区人代会审查的预算笼统粗略,人大代表无从审查监督;区财政对各个部门预算的审核主要凭往年安排惯例和审核人员的经验,对部门执行预算的情况也没有追踪问效,存在资金安排与使用监督脱节的问题;部门在预算执行中较为随意,预算执行约束力较差。
从2009年开始,巴南区人大以审查和批准部门预算执行情况、部门决算和“联网监督”为突破口,对预算实行事前、事中、事后“三段式”全过程监督,着力推进预决算公开和细化。
“开始接受人大监督时,我们也有顾虑。一方面,因为财政自身基础工作不扎实,预算安排没有足够的底气,也怕监管方面的漏洞暴露;另一方面,我们区财力有限,部门的资金需求不能全部满足,在预算安排时,对重点部门的经费保障有所偏重。”巴南区财政局局长马义华坦言:“一旦公开,预算单位间相互比较,容易引起矛盾,甚至可能导致预算不能通过人代会审查。但公开透明是大趋势。”
预算公开、细化,就是“给群众一个明白,还政府一个清白”。
记者翻开一本本巴南区部门预算表,其中不仅有区发改委、区农委等机关,还有区市政监察支队,区婚姻登记处、中小学校、农机站等,大到几千万元支出的主管部门,小到只有几个人、支出只有几十万元的单位,全部纳入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范围。
“过去政府预算提交人大审查前,财政只向人大汇报‘收支大账’,数据公布只到类级科目,薄薄几页纸,无法解答人大代表心中的疑问。”巴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俊文说:“现在一个部门一本预算,数据公布到项目,编订成册供代表审查,成为一本‘明白账’。”
从不透明到公开,财政运行阳光高效。公开后,政府部门的每一笔收支都需要“晒”给人大代表看,这一“晒”就“晒”出了责任和压力。
“人大代表和群众能一目了然地看明白纳税人的钱具体花到哪里去了,是不是用在了该用的地方。特别是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预算,更能够验证预算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在有限的财力条件下兼顾了各方的需求,是不是突出了一定时期内的民生重点需求。”李俊文说。
现在,巴南区人大常委会对政府部门如何花钱的监督更加深入、实时。“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正在通过电脑联入政府各个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实时监测政府部门的每一笔钱用在何处,花了多少。
“预算监督的细化,有利于我们人大代表履行监督职责。”巴南区人大代表石本华说:“一项一项看,一分一厘抠,我们一眼就能看出钱花在了哪些地方,审查更容易、效率更高了,老百姓也越来越多从中受益。”(记者 杨维汉)
本文来源: 林业网
14.06.2016 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