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影节,一座城
何为城市名片?通俗的解释为——一座城市展示自己的方式,可以是野味特产,可以是传统工艺。当然,更可以是电影。
那什么又是电影节?专业的解释为——为了推动电影艺术,提高电影艺术水准的一项活动。举办地可以是小城,可以是小镇,当然,更可以是大都市。
当北京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底蕴的文化大都市,遇到了经过五年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两者碰撞出的火花绝不仅是一个明星,一个奖项,也不仅是一部电影,而是通过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平台,以盛大的规模、丰富的内容、创新的形式,彰显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的生机与魅力。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影响力,归根到底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可以说,北京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首都乃至国家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为中国电影参与国际电影文化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对繁荣世界电影艺术、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
带有“聚合”效应的文化标志
提到因电影而打造出的城市名片,就不得不提起戛纳这座小城。那是一座因电影而闻名于世的小城,它围绕着电影,将衍生商业做到了极致,会展、旅游、酒店和购物,共同支撑起了戛纳的商业版图。
而北京有着很大的不同,作为一座大都市,一个电影节的举办促进了北京旅游、交通、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但更多的提升与拉动体现在文化层面。
众所周知,北京作为中国电影的诞生地和发展中心,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孕育成长、繁荣发展;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成功举办,续写了北京与电影的百年情缘,对于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与世界电影节深化交流合作,提升北京整体的文化形象,推动打造世界影视之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秘书长李春良在接受采访时说,电影节作为一个节展,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质,更是一座城市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体。
说到文化特质,在各种文化形式当中,最具有全球传播力的就是电影,北京国际电影节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整合在一起,把全球知名影人、机构和中外优秀电影集聚到北京,成功地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这里。这就是电影节带给北京的名片——一种带有“聚合”效应的文化标志。
正如李春良所说,五年的时间,北京国际电影节已经逐渐走出培育期,进入成熟期阶段。从第一届的“高端起步”,到第二届的“跨越提升”,从第三届的“全面接轨”,再到第四届、第五届逐渐固化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国际电影节在组织运行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模式,更在将北京打造成世界文化名城方面找到了方向。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快速发展?
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而文化产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电影人表示,以往人们习惯说“孔雀东南飞”,现在则说“北漂”。北京国际电影节之所以能够在五年间飞速发展,就得益于北京拥有的电影产业集群。
另一方面,业界人士认为,当下中国处在经济转型期,北京作为文化之都,有责任引领产业升级,树立先行表率。北京国际电影节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不但巩固了文化产业在北京整体发展当中的支柱地位,同时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吸引中外电影人、电影机构来寻求合作机会。因此,北京国际电影节对文化创意产业乃至首都经济转型提升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电影不仅仅意味着放映和票房,它对社会的整体贡献,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有统计显示,电影及相关产业的辐射力非常强大,比例最高可达到1:11,即电影产生1元的票房,就可以带动超过10元的相关产值。北京是文化之都,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具有创新性变化的现代大都市,因此,我们更要重视电影在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方面的作用,尽力挖掘这种无形资产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如今,能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已成为中外电影人的一种荣耀,这种荣耀不仅停留在精神层面,也确确实实满足了每位影人的实际诉求。扩大影片的宣传效应,增加明星的曝光率,扩展人脉,满足各种投资制作需求等等,北京国际电影节不仅仅是中国的电影节,更是世界的电影节,是具有中国特色、全球视野、国际品味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标志性节展品牌!
[责任编辑: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