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潘启农 约在“后会友期”(图文)

29.03.2016  17:08

 

  学院路上的“高校圈”被一件事“刷屏”了:那就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若干同学共同发起,“众筹”200万元巨资开设的一家餐厅。

  3月21日傍晚,《北京青年报》的这则报道吸引了记者目光。次日中午,带着好奇心,记者来到了这家由我校水院大三学生潘启农团队创办的创意餐厅——“后会友期”。

  走进六道口艺海大厦,左侧的楼梯上方“后会友期”木匾额略显朴素。拾阶而上,步入餐厅时突然眼前一亮,一股时尚、简约、小资的“文艺范”扑面而来。

 

这里就是“后会友期”的一角 

  简约的木质桌椅,有高挑的吧台式大餐台,也有舒适的低餐桌,在灯光和镜面的光影中,显得温暖而个性十足。整排的落地书架上,摆放着漫画书籍和卡通玩偶,还有一把精致的尤克里里倚在角落,仿佛等待着知音信手弹奏。展示柜里,各种饮品的玻璃容器被照射出炫目的光彩,似乎看着就已醉了。墙上还贴着一幅手绘地图,显示着餐厅的坐标,下方写着一行醒目的“宣言”:“学院路上的饭局被我们承包了”……

  “您好,欢迎光临”,一位身着运动装、头载棒球帽的“服务生”迎了上来。攀谈片刻,记者才知道这位略显腼腆的男生就是“后会友期”的创始人潘启农。

  得知记者感冒后,潘启农推荐了两道素菜:“那年秋天的茄子”“你不知道我香蕉”。时间还早,客人并不太多。等待上菜的间隙,我们的聊天就从这“奇怪”的菜名开始了。

 

潘启龙就坐在对面,眼前摆放的是他的推荐——“香蕉”

  “这些菜名都是同学们自己想出来的,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口味。”潘启农说,餐厅主打创意中餐,卖的就是“创意”。因此,在这里,炸蘑菇美其名曰“小菇炸了”,南瓜煲排骨则被称为“金屋藏娇”。

  当然,餐厅的本质是提供可口的食物。潘启农团队专门聘请了有十余年餐饮业经营经验的专业人士加盟,负责餐厅的后厨事务,“每一名厨师都是亲自挑选的”,努力为食客做出好看,更好吃的创意菜品。“就像为您点的这道‘你不知道我香蕉’,是炸透的香蕉和红薯丝‘混搭’,给人一种全新的‘味蕾刺激’,已经是客人必点的主打菜品了”。

  潘启农是广东佛山人,父母也从商,也许天生就有经商的基因。但他所学专业是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为什么会想到开一家餐馆?”

  “我从小就想开餐馆”,潘启农坦言,小时候在奶奶经营的餐厅里长大,很怀念童年的那段经历。后来,奶奶的餐厅歇业了,“却总想自己开一家让人喜爱的餐厅”。

  有了想法,如何获得启动资金?潘启农和他的创业小伙伴想到了时下特别时髦的“众筹”。他们面向学院路高校学生发起众筹:最少投入1000元,就可以拥有一家“自己的餐厅”!

  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经历了许多挫折,最后有500多人相约“后会友期”,筹资达200万元。

 

“后会友期”大家庭的成员多是在校大学生

  “60%的‘股东’是在校大学生,其实投入一两千元,年终分红也只有几百元”,潘启农坦言:“我觉得大家更看重的是‘理想和情怀’——我们不是单纯地开餐厅,而是大学生创业,你加入众筹支持我们,就成为我们的一份子。”

  让人欣喜的是,餐厅开业以来生意火爆,在大众点评网里好评不断。“顾客反响比较好”,潘启农很“专业”地说:“周末的时候翻台率很高”。

  交谈时,潘启农的手机不时响起,他几次表示歉意地拿起手机在微信里语音答复——都是在解答一些餐厅经营方面的问题。

  “经营管理餐厅对你的学业有影响吗?”记者不无疑虑。

  “影响肯定会有一些,好在大三的课相对较少”,潘启农告诉记者,顺利完成学业是“底线”,“我目前还没有挂过科,学业算是能兼顾吧。”

  “餐厅会慢慢走上正规化管理,我们的团队也有明确分工”,潘启农告诉记者,他的职责是负责校园拓展和众筹宣传,“我们正在考虑开设第二家店,还会开展新一轮的众筹。”

  谈笑间,两盘别致的菜品已经摆在了记者面前。茄子、香蕉,两种普普通通的食材,在这里变成了两个精美的艺术品,吃到嘴里,更是一种别样的风味……

  中午时,客人多了起来,记者结账告辞,“为什么叫‘后会友期’?”看着墙上悬挂的匾额,潘启农笑着回答:“您不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