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这么重:从哪儿来,怎么治?

22.12.2016  00:32

  这一轮空气重污染已进入顶峰阶段。截至昨天上午9时,本次重污染过程影响范围达14个省市,超过80个城市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4个城市出现了小时浓度“爆表”,北京多个监测站昨天也出现了“爆表”。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表示,今天本市污染扩散条件持续不利,空气污染较重,请大家避免出行,做好健康防护。

  为何今年入冬以来重污染频发且频频“爆表”?风力发电是否助推了雾霾的加重?北京PM2.5的治理是否有问题,导致效果不佳?……诸多问题困扰着市民。对此,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权威专家专门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一问

  京津冀自身产生的污染是次要的,

  雾霾主要是由外地传输造成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称,大量观测分析和模式研究表明,京津冀大气重污染主要是本地积累加外地传输导致的,其中京津冀三地自身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对PM2.5污染的贡献约为70%左右。

  虽然京津冀区域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2%,但2014年常住人口占全国的8%,煤炭消费占全国的9.2%,单位面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分别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4倍和5倍。在冬季采暖期间,京津冀主要城市的二氧化硫日排放量比年均水平增加近一倍,一次PM2.5增加50%左右,氮氧化物和PM10增加20%左右,挥发性有机物增加10%左右。冬季采暖期间,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是重污染天气高发的根本原因,一旦气象条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

  周边省市的区域传输对京津冀PM2.5污染的贡献约占30%左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山东、河南两省的污染排放。此外,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的排放对京津冀PM2.5污染也有一定的贡献,但不是污染的主要原因。治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有必要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行联防联控。

  二问

  风电场和防护林使风力衰减,

  导致京津冀雾霾无法被吹散?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院士表示,国内外研究认为,发展风电对局地风速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范围非常有限。丹麦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风电场对下游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范围的地面风速有明显影响,但超过100公里之外,影响可忽略不计。以北京为例,北京距离内蒙古400多公里,距离张家口约200公里,所以内蒙古和张家口地区的风电不会对北京地区风速产生显著影响。

  防护林带的主要作用是固定沙地、保持水土、减缓风蚀、降低扬沙,对风场的作用主要是大气边界层以下的近地层影响,而能驱散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的是大范围冷空气来袭或降水“湿清除”效应。冷空气影响范围垂直方向远远超过边界层或1500米以上的,其水平尺度可达百公里以上,三北防护林不可能阻挡冷空气或寒潮,影响下游大范围区域风场。

  三问

  北京雾霾从哪儿来,

  主要有哪些成分?

  北京大学谢绍东教授表示,PM2.5的来源非常复杂,可以分为一次来源与二次来源。一次来源又可分为人为源与自然源。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形成的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自然源包括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土壤和岩石的风化等。二次源是指各污染源排出的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等,经过冷凝或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细颗粒物。

  研究显示,大气中PM2.5的主要化学组分包括:有机物质、元素碳、硝酸盐、硫酸盐、铵盐、氯盐、痕量元素等。各地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目前PM2.5主要来源是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和生物质燃烧等。各个城市和地区视产业结构各行业排放比例有所不同,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因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能源生产行业排放较少,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相对较大。PM2.5组分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即使是在北京市的不同辖区,组分也不完全相同。

  四问

  北京冬天雾霾频发,

  治理方法是否有问题?

  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表示,2013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2014年比2013年下降4%;2015年又比2014年下降6.2%。截至目前,北京今年PM2.5平均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的76微克/立方米下降9.2%。

  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9.1%。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反映了京津冀区域大气PM2.5浓度在逐年下降,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来看,今年北京、天津、河北的优良天都比去年小幅增加。今年春夏时节,大家在朋友圈中“晒蓝天”的频次明显高于前几年,公众也切身感受到了空气质量的改善。

  然而,入冬后重污染天气频发,大家更强烈地感觉到了反差。这也表明,下一步要继续强化京津冀区域冬季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民用散煤清洁化、燃煤小锅炉和“散小乱污”企业的淘汰治理,把京津冀区域冬季采暖期间的污染物排放强度也降下来。

  五问

  抗击雾霾主要还得靠风?

  清华大学王书肖教授表示,污染的产生不是一时一日,污染的治理也难一蹴而就。京津冀区域正处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过程叠加的时期,燃煤、工业、机动车和居民生活排放量都处于高位,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还很艰巨。目前京津冀区域的污染治理处于第二阶段,即污染的发生发展受自然边界条件的影响显著,比如风速、湿度、边界层高度等这些气象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期间,在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情况下,这一表现就更加突出,一旦气象条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

  但是,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强度大,还是重污染天气高发的根本原因。要彻底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必须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天不帮忙的时候,人就要更加努力,既要对区域联防联控应对重污染天气有信心,也要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过程有耐心。

  六问

  “煤改气”加剧北京雾霾?

  有人认为“煤改气”会造成北京地区“丰富水汽”主要来源,是加剧灰霾空气的“帮凶”;还有人认为雾霾的主要成分是PM2.5,并且“煤改气”氮氧化物浓度不会明显下降,颗粒物污染依然会很严重。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王自发研究员表示,按照我国当前的天然气消耗量计算,每年燃烧天然气产生的气态水在3亿吨左右,假如全部转化成液态水(但实际上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液态水),平摊在全国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估算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液态水的厚度连0.1毫米/年都不到,仅占大气中可降水量的几十万分之一,影响微乎其微。

  南开大学冯银厂教授也表示,无论是燃煤、燃气还是燃油,都会排放氮氧化物。“煤改气”是否会导致氮氧化物的升高,主要取决于改气之前煤炭的燃烧方式和煤炭品质、改气之后采取的燃烧技术等因素。如果采用了低氮燃烧技术,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就会降低。我国脱硝比脱硫的起步晚,近年来大气环境中的氮氧化物浓度下降并不像二氧化硫那么显著。氮氧化物浓度的增加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但这是可控的,且污染成因和机理非常复杂,不能因为氮氧化物浓度没有明显下降,颗粒物污染依然严重,就说是煤改气造成的,这不科学。

  七问

  治霾为何只拿机动车开刀?

  北京工业大学程水源教授解答:根据北京市大气PM2.5污染源解析结果,在PM2.5的本地污染源贡献中,机动车排放占比为31.1%,燃煤占22.4%,工业生产占18.1%,扬尘占14.3%。在本地污染源中,机动车排放的占比最高,因此北京市重点控制机动车污染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控制机动车排放仅是治理空气污染的一个环节,北京市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还实施了很多其他重要措施,包括大力压减燃煤、民用散煤清洁化、燃煤小锅炉和“散小乱污”企业的淘汰治理、建筑施工扬尘管控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市针对大气PM2.5污染治理,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也取得了积极成效。(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张航)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