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院举办英国史系列讲座 关注英国公共史学等热点议题
为接轨英国历史学界的前沿发展趋势与源文件训练,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于5月18至19日举办了英国史系列讲座,这是人大史学讲堂系列讲座的第五十七讲,邀请英国约克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约翰·库柏博士(Dr. John Cooper)与莎拉·里斯·琼斯博士(Dr. Sarah Rees Jones)分别针对近年兴起的英国公共史学议题、重塑英国西敏宫(即英国国会大厦)之国家级研究计划,以及英国史档案分析与判读,主要针对历史学院师生进行了三场学术讲座。
约翰·库柏博士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约克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国近代早期政治史,著有《宣传与都铎国家:英格兰西部的政治文化》( Propaganda and the Tudor State: Political Culture in the Westcountry ,Oxford, 2003)与《女王特工:弗朗西斯·华辛汉与伊丽莎白一世宫廷》( The Queen’s Agent: Francis Walsingham at the Court of Elizabeth I ,London,2011)。莎拉·里斯·琼斯博士为英国约克大学历史学博士,约克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同时兼任“公共史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中世纪英格兰城市文化史与家庭史,最新著作为《约克:一个城市的建构, 1068-1350年》( York: The Making of a City 1068-1350 ,Oxford,2013)。
5月18日下午,讲座在人文楼三层历史学院会议室开讲。第一讲由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兼历史系主任刘后滨主持,孟广林教授担任评议。刘后滨教授对琼斯博士和库柏博士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代表学院赠送礼品。随后,琼斯博士做了题为“中世纪约克及其变迁:公共史学和公众记忆的视角”的学术报告,历史学院王大庆、金永丽、周施廷、Agnes、姜萌、杜宣莹等教师以及来自学院内外的数十名师生到场聆听。
在讲座中,琼斯博士简要回顾了约克城的发展历史,指出约克城的发展始于罗马帝国时期,历经维京民族迁徙,并于诺曼征服后基于北方战略地位重新建构城市、碉堡、城墙等诸多历史记忆。随后,她结合约克的历史,介绍了英国公共史学的发展,认为它更着重于推广国家文化遗产与遗迹,敦促历史学走出学术象牙塔,以各类图像、媒体与博物馆导览等方式吸引大众,并将民众融入国家历史记忆。孟广林教授在评议中肯定了讲座内容的丰富性和学术价值,同时补充说明了约克城在英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不单是其战略性,其在基督教传播历程与宗教教育发展中亦有其象征意义。
在随后举行的第二讲“探寻英国西敏宫, 1292-1941年”中,库柏博士介绍了他目前正在主持进行的英国国家级研究计划“西敏宫的圣史蒂芬礼拜堂:视觉与政治文化,1292-1941年”,该计划由约克大学与英国国会共同承担,人文研究委员会资助,象征英国政府对于公共史学的日益重视,其目的在于向英国国会议员介绍英国国会大厦从中世纪至现代的历史沿革,并进一步透过建筑、内部装潢,以及各类相关历史档案,探讨圣史蒂芬礼拜堂如何面对中古王权至近代国会政府的政治权力转移,塑造国家的政治文化。周施廷博士在评议中指出,圣史蒂芬礼拜堂固然曾在19世纪早期一度因火灾全毁,或许可藉由同期相似建筑,如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礼拜堂与温莎古堡的圣乔治礼拜堂,根据其建筑档案,还原其貌。
在场师生对两位学者的报告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提出问题,与琼斯博士和库柏博士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交流。
5月19日上午举行的第三场讲座以“英国史研究中的档案和文献”,由库柏博士与里斯·琼斯博士共同主讲。与前两场不同的是,这场讲座更加突出了专业性和研究性,采取了史学研究工作坊的形式,主要的参加者是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该场讲座由杜宣莹老师主持并担任评议。库柏博士担任目前英国最前沿在线数据库“英国国家档案在线数据库”(State Papers Online)的顾问,他首先介绍了英国档案的种类与当前所处位置,他指出,原始手稿相对于近现代编辑性文献具有不可取代性,但由于手稿判读训练并非短期之工,学生可以透过档案出版品逐步熟悉中世纪与近代早期的英文文献。琼斯博士随后带领学生浏览了部分英国史料在线档案库,操作检索系统,对在场同学进行了判读古文书和档案分析的训练。在评议中,杜宣莹老师指出,相较于英国史学界强调史料手稿为研究基础,中国世界史学界在源文件研究上相对薄弱,开设这个工作坊的目的即在于弥补这一不足。随后,在场师生纷纷针对自己的研究课题就史料问题提出各种疑问,与两位学者展开热烈讨论。
此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对进一步加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和推动世界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