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度锅炉焊接国家一流 “东锅”匠人创新迎春天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中国青年网自贡3月29日电 (记者 刘尚君) 2015年11月30日,南京湿冷的深秋。
锅炉焊工倪勇钻进用防火布围成的作业区,躺在冰凉的地上,反向左手操作施焊,圆满完成了国家700摄氏度高温材料验证试验平台现场镍基高温合金管道的焊接,充分展现了我国700摄氏度等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关键设备焊接操作技术实力。
临危受命,有着23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倪勇在安装任务中紧张到“不敢输”。
因为这里面凝聚了孔建伟劳模创新工作室“锅炉焊接”工匠们多年来攻坚克难击破各种技术难题的决心和信心,和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锅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梦想。
孔建伟(左一)正在进行技术指导。东方锅炉供图
700摄氏度等级锅炉焊接国内一流
“这是锅炉行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起点。”东方锅炉工艺部焊接培训中心电焊工、高级技师孔建伟带领着“徒弟们”潜心摸索特殊材料的焊接操作技术。在一线工作了36年,他始终认为,创新才是技术发展的首要动力。
孔建伟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通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掌握了多种结构形式、多种空间位置条件下的焊条电弧焊、手工钨极氩弧焊等技术。为确保公司新型气化炉产品投运后,能进行正常的内件更换等维护,他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了焊接操作难度非常大的俗称“开天窗”技术攻关项目,结合现场施工特点和检验要求,从坡口形式、加工方法、焊接顺序及焊接操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通过多批次的模拟焊接和检验、分析,最终掌握了这一特殊的焊接操作技术,填补了公司在该项焊接操作技术方面的空白。
2012年,以孔建伟命名的创新劳模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在“700摄氏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关键设备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中,一直不断钻研焊接操作技术难题。
其实早在2004年,东方锅炉就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二次创新,先后研制完成了600摄氏度等级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锅炉、620摄氏度等级的100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等一系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锅炉产品。
“700摄氏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研究是个世界性的技术难题,有许多国家正在与我们同步竞争。”孔建伟介绍,在成熟掌握超超临界技术的基础上,2011年东方锅炉承接了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研究“700摄氏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关键设备研发及应用示范”课题,内容包括锅炉设计、选材及制造等多个方面,并将镍基高温合金焊接作为主要备选材料。
头一次焊接这种应用于航空航天产业的新材料,参与项目的焊接高级技师马川和谢强等工作室成员“心里也没底”。
谢强(右)在向青年焊工传授技艺。东方锅炉供图
“与通常耐热铁基材料相比,这种新材料对焊接电弧保护效果要求极高,同时存在熔池粘稠度增加、裂纹敏感性增大等突出问题。”如何保障新材料的焊接质量,成了工作室成员茶余饭后都在讨论的话题。
在试用了多种操作方式后,马川和谢强发现以前的经验不好使了,于是决定一切从零开始,摸索新的焊接方法,通过改进焊接手法,严格控制焊接规范与层间温度等方式,对新材料进行严格、细致地施焊。
为确保完成科研攻关任务,东方锅炉工艺技术人员对部件制作的每个工序均进行了模拟实验,并对工艺技术方案进行了反复论证。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这些技能大师们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以工序质量保研制进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终于很好地满足了现场安装的时间节点。
2015年11月,决定成败的关键一棒交到了倪勇手里。
由东方锅炉承制的国家700摄氏度高温材料验证试验平台集箱部件共计30余件,结构特殊。由于安装现场的空间位置受限,倪勇只能将右手焊接改为用左手焊接。规定的安装时间为30天。他到现场后仅用时10天便完成既定任务。
倪勇介绍说,打底层焊接时,有几段位置是仰焊部位,背面易形成内凹缺陷,需要采用内填丝法进行焊接,且填丝量应稍稍多加,以保证焊缝背面成形饱满。
因为没练过,左手“送丝”的手感很差,“经常不知道到什么位置了。”为此,倪勇特别练了两天。安装现场,寒冷的天气让试验平台盖上了一层薄薄的冰,防火布内作业的倪勇却是满头大汗。大功告成后,他激动地站在平台上拍了张照片,“很自豪,我们是国内第一批将700摄氏度高温材料焊接成功的人。”
郭兴东参加四川省焊接技术对抗表演赛的赛前训练。东方锅炉供图
2016年四川省焊接技术对抗表演赛上,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郭兴东也成了“很自豪的人”。他首次带着镍基高温合金740H小直径管45°固定位置手工钨极氩弧焊操作技术参与比赛,与来自航天、军工等产业的技能大师同台较量。
郭兴东并没有因为自己是锅炉焊工而失去信心,他一边“接招”来自同行们的提问,答疑解惑。一边用过硬的技术本领展示着锅炉焊工的绝技。他说:“锅炉工人,一点不差。”经过顽强拼搏,“镍基高温合金740H小直径管45°固定位置手工钨极氩弧焊操作技术”作为参赛项目,最终获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新时代技术工人的春天
“科学家做梦,工程师作图,技术工人做工。再好的蓝图没有技术工人操作与实践,都不能成为现实。”孔建伟说,技术工人的力量在创新时代不可或缺,“当传统的技法不能适应新的东西时,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在解决问题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技能。”
目前,孔建伟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围绕公司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积极开展焊接操作技术的摸索、实践,掌握和创新焊接操作技术;开展质量攻关活动,解决产品有关焊接质量问题,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与焊接工艺人员联合开展焊接工艺研发、工艺试验及应用等工作,推动公司焊接工艺技术水平的持续良好发展。
此外,更为重要的一项是,孔建伟发挥带头作用,工作室积极开展焊工培训,紧密结合焊工职业等级鉴定、焊工技能比赛,青年焊工专项技能培训,及特殊产品制造,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的技术特长,对各车间焊工开展了操作技能和理论培训,指导焊工掌握各项目的操作技术,分析解决焊接缺陷问题,提高技能水平,以此向青年技工传授操作技艺。
孔建伟劳模创新工作室部分成员与老一辈专家们。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摄
虽然已经“桃李满天下”,但孔建伟依然活跃在基层一线,为青年技工作指导。“孔老师责任心是最强的。”郭兴东说,在保证正常生产的情况下,焊工们都是在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到工作室提升技术,“无论是什么时间,只有人来学习,孔老师都在。”
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使,这丝毫不影响他亲力亲为在现场做指导,每个人都要照顾到,还要不厌其烦地点评。
“我们都是孔师傅一手调教出来的徒弟。”谢强说,自己1997年进厂参加工作,在基层车间当了21年的车间工人,从来没有想过要换个职业谋生,因为有孔建伟做榜样,在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中挑战自我,在技术的传帮带中提携新人,他能在火花四溅的施焊工作中找到归属感与成就感。
近几年来,孔建伟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焊工技能培训约900人次,举办“夹渣、弧坑裂纹预防措施”等各类专题讲座二十多场。为公司培养出19名焊工高级技师,51名焊工技师,92名焊工高级工,为东方锅炉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贡献。
让孔建伟欣慰的是,有许多年轻人愿意留下来,专心做一名“技术蓝领”。“国家非常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他说,属于技能人才的春天来了,希望青年技工珍惜当下,立足本职,努力践行专注、执着、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做精每一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