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区县纪委增设事业编制

03.06.2015  17:15

  本市今年第一季度,各级纪检机关立案375件,增长了六成,给予党纪处分242人,增长四成多,西城区立案甚至增长了233%。如此高的增长意味着各级纪检部门工作量的大幅增加。他们如何应对剧增的任务呢,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发现,市编办并没有给纪检部门新增编制,各级纪检部门多通过内部抽调、以案代练等方式弥补人手不足。

  一季度立案同比增六成

  从去年8月开始,市纪委建立了每月通报案件查办情况的制度。最近的一次通报显示,本市今年第一季度,各级纪检机关立案375件,增长了六成,给予党纪处分242人,增长四成多。区县纪委的数据也在剧增,比如西城区纪委第一季度立案20件,同比增长233%,其中处级干部4人,科级干部16人,结案19件,同比增长375%。

  虽然去年北京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力度已创改革开放以来最高,但数据意味着今年查案力度比去年同期还要高。这样的力度,也充分印证了市纪委相关负责人“今年查办案件力度还将加大”的判断。

  办案任务和压力都在激增,纪检部门也成了最忙碌的部门之一,多位区县纪检部门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近两年来工作压力陡然增加,加班成为常态,正点下班反而比较稀罕,一位参与过多次办案谈话的资深工作人员透露,任务增加,上级也要求提高效率,尽快办案,同时也要保证安全和质量,因此只能增加工作时间,经常在工作地点待很多天,有时候回家就是拿点换洗的衣物,忙碌,成为了工作新常态。

  区县纪委增设事业编应对人手少

  去年3月,中央编办批复了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机构改革方案。中央纪委常委、中央编办主任张纪南表示,此次改革要求内设机构总数、行政编制总数和领导职数总数“三不增”。纪检监察机构和人员的增加是通过内部挖潜进行的,在不增加机构编制的前提下,盘活机构编制的现有存量。北京市纪委和各区县的内设机构改革,也是从内部挖潜,将各部门人员向一线办案部门倾斜,但行政编制不增加。

  市编办相关负责人昨天告诉北青报记者,编制总量肯定不能增,市里也暂无统一给纪检部门增编的计划,如果区县有需求可通过内部调整,或用原“机动”的编制余额,但编制“大盘”不能动,行政编制大盘是从中央往下定的。东城、朝阳、房山等区县纪委工作人员均表示没有增加编制。

  平谷区纪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平谷区纪委在去年初开设了信访案件分析中心,由于专业性较强,他们从审计等部门抽调而来,但这增加的5个编制是事业编,“并不是行政编,而且并不是凭空增加的,而是全区大盘子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内部协调完成的。

  内部挖潜:轮岗、派驻人员回炉、挂职锻炼

  大部分人手紧缺的区县,需要从内部其他部门或检察院等单位抽调工作人员。东城区纪委就在全区层面,抽调委办局、街道的一些基层干部,在没有增加编制的前提下,增加人手。但目前工作刚刚开展,还没有案例。丰台则把原先派驻到其他单位的监察人员组织关系,转到区纪委下,充实一线办案人员。

  本市一位区县纪委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除了要办重大案件时可能要从检察院等机构抽调人手,平时主要通过轮岗、挂职锻炼等方式,抽调基层纪检工作人员上来,通过参加业务工作,一方面弥补人手不足,一方面也提高基层的业务能力,连纪委的宣传部门工作人员也被抽调办案两个月。

  西城区纪委相关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轮岗是西城增加办案力量的措施之一,目前,西城区共68个单位有纪检监察机构,包括纪委派驻纪检组、派出纪工委书记、内设纪委和单派驻监察科,2014年区纪委监察局机关共有14名干部轮岗、9名干部交流、新录用4名干部,纪检监察系统共有20名干部轮岗交流,通过轮岗,灵活机动地弥补某个部分出现的缺口。

  对话

  “纪委干部要看办案水平

  对话人:一位抽调一线办案部门的工作人员

  北青报:抽调后和原来的工作区别大吗?

  工作人员:我原来在我们区文委工作,也是纪检组这方面的工作。纪委肯定有纪律要求,不从事纪检工作不能随便接触案件的,但真正到区纪委参与了一段时间的办案工作,接触的都是以前没碰过的东西。

  北青报:有什么收获?

  工作人员:感觉对自己的整体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平时在原单位其实很少接触办案,更多是监督,这次通过案件调查学习到了很多办案工作技巧,纪委干部总是要看办案工作水平。同时也领会到办案人员要强化法治意识、依纪依法办案,同时要加强自律,严守工作纪律。我们经常强调纪律,说把纪律挺在最前面,但真正参与一线工作,接触了具体的核心业务,可能这方面的感受更深刻,作为纪检干部,有党赋予的历史使命,做事不需要人人理解,但是要尽心尽力。(来源:北京青年报 记者:李泽伟 林艳 董鑫 刘旭 李天际 雷嘉)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