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道路“以克论净” 工程师“扫街”测尘土
在工程师们研制改装的检测设备车内,检测员按下作业按钮,开始采集尘土
采集到的尘土,进行称重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耿学清)这条路干净吗?尘土“称重”精确到0.1克。从去年7月起,本市道路尘土残存量“以克论净”覆盖全市城市道路,每月抽检60条,道路保洁评价由“人工目测”向科学智能考评升级,并且在APEC环境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具体实施这项评价考核工作的检测员,是6位科研人员——职称从助理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他们用什么技术手段能够精准地以“克”评价一条道路干净程度?工程师上街测尘土是否大材小用?
《法制晚报》记者昨日走进北京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并跟随检测员之一、环卫机械研究室工程师冯伟到检测现场,揭秘小小尘土的检测过程。
一路测10处 精确到0.1克
昨天下午,一辆白色的“依维柯”小客车停在曙光西路附近,车厢顶部比同类车多了一个测风仪,尾部还有一个小梯子。
“根据研究,道路尘土附着最严重的是马路牙子附近。”今年34岁的冯伟告诉记者,他从副驾驶位置出来钻进后面的车厢,戴上手套、摆好设备——工程师的严谨使他的动作格外规范、严谨,好像走进了自己的实验室。
车厢内已改装成极具科技感的小型操作间,有序摆放着一体化电脑桌、一台四屏显示监控的电脑、气象仪、电子秤以及吸尘设备。
“这辆车去年12月份刚改装好。”冯伟介绍说,目前科研所一共研制了两台检测车,监测车能够对路面0.24平方米范围内的尘土残存量进行吸取和称重。
听到轻微的轰鸣声,记者在车尾部看到一个0.8米长、0.3米宽的架子伸出,将尘土吸入,冯伟在车厢内的电脑屏幕上直接通过摄像头监控。他和同事们研发装备时考虑到公路作业会有安全隐患,而且出于智能化要求,所有操作都可在车内完成。2分钟不到,车启动,在30米外的路边停车,又重复操作了一次。
道路尘土收集完成后,冯伟将数据统计输入电脑,月底向市市政市容委汇总报告,纳入全市环境卫生干净指数。
“虽然每次时间不长,但一条路需要换十个点,才满足样本需要。”冯伟告诉记者,最小间距为10米,十个点取平均值,可以精确到0.1克。一般每条路检测下来需要半个小时左右。
上街“扫马路” 全是工程师
像冯伟一样的检测员还有5位,其中3位是高级工程师、1位是工程师、职称最低的1位是助理工程师,6人中有4位是80后,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
随着去年7月“以克论净”的环卫作业标准覆盖全市城市道路,这6位组成的高学历团队,除了雨雪天不能检测外,每天都有人奔波在市区到远郊区县之间。
“工程师上街检测尘土,这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记者提问。
“不止一个人这样问过了,其实检测的数据用于环卫工作的考评只是其中一方面。”冯伟一般都一笑置之,“科研所会将数据用于科学研究,采集数据也是科研工作的一部分。其实我们平常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都是在搞科研。而且更重要的是,科研人员在一线参与,可以为这套方法尽快建立标准和评价体系,用于今后的推广。”
自从“以克论净”后,北京的路面尘土残存量检测实现了从过去以目测检测向量化考核的转变。
“用于考核是检测的一个重要目的。”科研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环卫科研所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为北京市政环卫工作提供科技支撑,随着“以克论净”标准的探索试验,科研人员不断总结,今年将出台《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与作业要求》和《城市道路路面尘土残存量检测方法》等。
以克论净 要建专业标准
据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扬尘在PM2.5来源中的占比较高。其中,道路扬尘是大头。为减少道路扬尘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市市政市容委推广了吸、扫、冲、收的组合道路清扫保洁新工艺,一级清扫保洁城市道路,路面尘土残存量应不高于每平方米10克;二级的残存量应不高于每平方米15克。这改变了原来以清除可视污染物、消除视觉污染为主的情况。
据了解,可见垃圾每天都会被保洁车辆清理干净,但道路表面还残留着一些尘土,这些尘土主要成分是土壤,粒径在2毫米以下。
据了解,今后,北京“以克论净”的方式可能向更多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推广,这需要建立成熟的标准,培养专门的检测员。
冯伟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建立标准的重要性,比如市民经常看到的环卫作业车,“这不是随便就出来清扫的,什么时候扫、多长时间扫一次、用什么组合工艺,背后都需要科学数据来支撑,这样才能科学地提高效率和节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