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廊道研究助力通州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

27.12.2016  13:31

加快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是国家提出的破解北京“大城市病”,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举措。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的规划建设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其中,通州区通风廊道的相关研究成果将成为其规划方案的重要支撑之一。

据悉,“通州区通风廊道划定及管控思路专题研究”是北京市政府《通州区总体规划》指定的研究专题之一,由北京市气候中心牵头承担,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通州区气象局以及市气象局“城市气候评估”创新团队配合实施。其目的是使北京城市副中心在规划伊始充分考虑城市气候影响,预留有利局地气候环境的土地,营造通风环境向好的城市形态,,保证区域空气整体流通,结构性分割建设区热岛连片。

通过调研、分析通州及周边地区现有城市空间格局对近地面风场、通风潜力、城市热岛、大气污染集聚等气象与大气环境的影响,不断深化城市空间布局与大气环境关系研究。” 该项目主要负责人程宸表示,该专题将在此基础上,客观的构建通州区及周边(北京东部及廊坊北三县)通风廊道系统,制定相应的分级管控措施,并对城市形态、绿地、水体及开敞空间分布等提出相关规划建议。

而在通州未来规划中,何处是通风廊道重点贯穿地区?何处又不宜布局高污染排放产业?研究团队从气候学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据程宸介绍,团队结合专题研究,依托城市边界层模式子系统(RMAPS-URBAN)建立了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气象环境影响模型,模拟城市用地布局对气象条件的影响,同时结合空气质量模型WRF-chem,对北京东部污染扩散聚集敏感性、周边对通州区的污染输送影响等进行了模拟研究,从改善局地气候和大气环境角度,提出了通风廊道规划需考虑的重点贯穿地区,以及不宜布局高污染排放企业的区域。

据了解,该团队现已基本完成通州区通风廊道专题研究工作,向《通州区总体规划》编制单位提交了相关成果,目前正开展通州区生态冷源空间分布和等级情况分析,和基于车载移动测量的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及污染源调查,为进一步配合市政府做好《通州区总体规划》提供气象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