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超七成家长因玩手机问题跟孩子闹过矛盾

01.06.2015  22:08

  

  手机正日益成为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的电子产品,甚至不少小朋友也变成了“手机控”。近日,武汉一位高中老师摔坏学生三部手机的新闻成为网友们讨论的热点,然而不少家长在指责老师教育手段太粗暴的同时,也对自己孩子玩手机的习惯感到束手无策。

  近日本报科教部与新浪教育频道共同进行了儿童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共有六千余名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家长参与网络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达74.2%的家长都曾因玩手机问题跟孩子闹过矛盾。

   超二成孩子不到6岁就玩手机

  调查中,21.4%的家长表示,孩子不到6岁就开始玩手机,另有近20%的家长表示,孩子从小学中低年级开始玩手机,21%的家长表示,孩子从小学高年级开始玩手机,另37.7%的孩子,初中以后开始玩手机。

  为什么让孩子那么早接触手机?一位父亲说,主要是希望随时能联络孩子,并且希望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可以用手机求助。

  “我的孩子现在快6岁,我记得在孩子快4岁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带他到一个比较大型的超市购物,一不留意就不见人了。为人父、人母的人都知道当时的心情,我急忙到出口守着,孩子妈妈在超市里找,超市的广播、保安也帮忙了,谁知道小家伙躲在衣服里面,与我们捉迷藏,第一次妈妈经过的时候还不出来,等时间久了,不见家人,才哭着走出来。虽然也就折腾二十多分钟,可是就像过了几个世纪,现在想想还后怕,打那时起,我就教他牢记我们的姓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有事找警察,打110、火警等,教孩子用手机是预防万一。”

  当然也有家长是为了自己图省事,拿手机当“电子保姆”。“孩子太不好哄,带孩子太累。但是给他个手机他就能安安静静玩,大人就能干点自己的事儿。”这大概是不少家长让孩子玩手机的起因。

   孩子使用手机六成用于娱乐

  但是在孩子习惯了用手机之后,他们主要用手机做什么?

  调查中,40%的人选择了“玩游戏、看动画、听音乐”; 18.5%的人选择“发微信、跟同学聊天”;另有近2%的人选择“购物”,也就是说,孩子用手机,六成是用来娱乐。家长们认为的手机主要功能“跟家长联络”,在调查中的得票率仅为26.5%,而选择查阅资料或看电子书的也只有12.7%。

  手机强大的娱乐功能直接导致孩子们使用手机时间过长。

  关于使用手机的时长问题,调查显示,近六成孩子控制在一小时内,但超过四成的孩子每天玩手机超过一小时,其中13.2%的学生甚至使用手机超过3小时。

  对手机的依赖使家长们担心其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调查显示,家长们最担心的问题中, “损害视力”排名第一位,有39.6%的人选择了这一选项;对“手机游戏上瘾”的担心紧随其后,选择的比例达38.3%。

   “游戏王”也能成为“好学生”

  读初一的小珺是个手机游戏迷,最让他自豪的是,他通过玩手游,还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通过玩游戏打装备,再到网上卖装备,小珺已经赚了两千元。

  “我觉得完全可以当职业玩家,不用上学我也能养活自己。”小珺很以自己的游戏才能为傲。

  小珺的妈妈带他到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希望老师能戒除他的“手游瘾”。“他现在每天废寝忘食地玩手游,作业也不写,打手游是全年级第一,但成绩却是年级倒数第五。”

  咨询师了解到,小珺的父母关系不融洽,他从小就跟父母交流不多,从上小学开始就玩手机游戏,手机已经成为他最好的朋友。咨询师跟小珺一起探讨:为什么一个游戏王,在学习上却不能比其他孩子出色?

  老师给他做了一个心理游戏测试,发现他的专注力和心理平稳度都远超过其他孩子。咨询师把测试结果告诉了小珺,并且肯定地说,这些能力如果用在学习上,肯定可以成为年级前几名。

  咨询师的话让小珺有了改变,他开始学着在学习上发挥自己的优势。老师同时叮嘱小珺的妈妈,不要阻止他玩手机游戏,只要适当控制游戏时间。渐渐的,随着小珺成绩的提高,他花在游戏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直到最后他可以控制在一次只玩10分钟。

   初二学生一年换五部手机

  作为使用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也成为一些学生攀比的目标。调查显示,拥有自己手机的学生不少,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1.4%。近半数孩子拥有的是一般国产手机,8.6%的学生用苹果手机,另有8.1%的学生用三星。

  手机更新换代非常迅速,有的学生为了跟上潮流,用上“有面子”的手机,甚至走入歧途。

  咨询中心曾经遇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家庭生活条件并不富裕的初二男孩,却在一年之内换了五部手机,而且个个都是最时尚的新款,他是如何做到的?

  男孩的第一部手机确实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那是因为他期末考试进步大,家长兑现承诺奖励他的。但是不久他告诉家人,手机丢了,为了联系方便,父母又给他买了第二部手机。

  没想到刚过一个月,男孩的手机就掉在地上摔坏了。虽然说不清是否是故意摔的,但父母还是再次出钱给他买了第三部手机,并且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给他买手机,不能再有下次了。

  过了没多久,男孩的同学就到老师那儿反映,说他借大家的钱不还,这时家长才发现,他已经换了新款手机,而买手机的钱多数是跟同学借的,家长只好帮他还了欠账。

  但事情并没结束,一个多月之后,家长发现了他的第五部新手机,而这次的钱,是他从其他小同学那里抢的。

   问题不能归咎于手机 家长需要自省

  很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依赖手机的现象就会把怨气都撒在“手机”上,多数家长会对孩子发出“手机禁令”,有的没收手机,有的甚至会“怒摔手机”。

  一位妈妈原本是为了跟孩子联络而给孩子买了手机,却发现孩子迷上了手游。一气之下妈妈摔了手机,声称“以后不用打电话,我每天去学校门口等你放学”。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天天跟她怄气,而妈妈每天都要请假接孩子,也影响了自己的工作。

  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说,手机只是一个电子产品,至于孩子们产生的问题,家长应该多想想自己的原因:是不是父母图省事,把手机当成“电子保姆”用?是不是在使用手机的时候没给孩子立好规矩?

  “在把手机交给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约定好什么时候使用,用它来干什么。家长可以用很多方式来保证手机在安全范围内使用,比如设置密码、限制时长、限制费用等等。”

  咨询师同时指出,一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玩手机游戏,给孩子使用非智能手机,但这种做法无异于“掩耳盗铃”。“孩子有那么多同学可以交流,他们一旦学会了用手机,就会追求智能手机,正常途径得不到就会走非正常途径。所以家长最需要做的还是‘讲道理、立规矩’,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