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林业故事]赵思为:苍岩之巅逐梦绿水青山

25.04.2018  01:59
赵思为:苍岩之巅逐梦绿水青山



赵思为在调试、检修去年刚刚安装的水利设施。 杜柏桦摄


        他的故事,在亲人们眼里是热泪,在知情者眼里是钦佩。
        今年60岁的赵思为,在石家庄市井陉县的苍岩山上植树造林11年。自2007年来到大山深处至今,他以一个北方汉子的坚韧与顽强,默默地把万亩荒山建成了树木葱茏、果香馥郁的花果山。当执著融入生命,当奋斗成为生活,梦想的翅膀就可以飞越千山万壑,抵达群山之巅……
        老骥伏枥,志在绿水青山
        3月29日清晨,天黑蒙蒙的。在苍岩山山顶的一间石头小屋里,赵思为从桌上的豆浆机里倒出一碗刚刚打好的豆糊,又从笼屉中摸出两个窝头。简单的早餐之后,他准备上山植树了。
        山顶上,一台大型钩机正停在陡峭的山崖边。赵思为纵身一跃,坐进高高的驾驶室里,顿时,空荡荡的大山里传来机械的轰鸣。
        这是他多年荒山造林日子中普普通通的一天。让贫瘠荒凉的苍岩山顶变得花木葱茏,是赵思为炽热的梦。
        2006年,在省会经商的赵思为偶然到苍岩山游玩,对大自然的热爱使他产生了治理荒山的想法。恰逢其时,与苍岩山毗连的一片荒山正在寻找承包意向人。经过一番思量,2007年,赵思为与井陉县政府签订协议,承包下1.5万亩荒山荒坡,开始了封山育林、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的试验。
        赵思为记得,初登苍岩山顶,触目所见,除了半人高的蒿草,就只剩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头。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在坚硬的岩石缝间种树,尖镐砸下去,震得人手臂发麻。人挖不动,种树的树坑,都是先由钩机开掘出个大模样,然后再由人将坑内的石块逐一捡出;之后,再移来客土为小苗铺好坑穴。多道复杂的工序之后,一棵树苗才算在山顶安家。
        在干旱的太行山区种树,最大的难题是缺水。刚开始,赵思为用三马车、拖拉机到山下村民的水窖中取水,由于路途遥远,再加上颠簸,一车水运到山上只剩下了半车。因为缺水,他第一年费尽气力种下的1000多棵核桃树苗,成活的只有四五百棵。
        有一年夏季,一场暴雨过后,他发现营林道下端的地势低洼处,存留了一些水。他灵机一动,如果在这些道路下端修筑一些水泥池子,不就可以收集雨水了吗?凭着自己的摸索,再加上井陉县水文监测站冯润明工程师的指导,他在山崖边修筑了一个长18米、宽7米、深11米的水塘,后来又在山上其他地段陆陆续续修建了多个容量不一的“集雨池”、水窖以及集水坑,这才彻底解决了种树的水源问题。
        水的问题解决后,种树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从2009到2016年,他每年种下的树苗都在两三万棵。慢慢地,绿色的苗儿开始在山梁上一道道显现,人迹罕至的山顶渐渐有了绿意。
        在山上,每种活一棵树,赵思为都会兴奋良久。因为每一株小苗的成活都是一次土、肥、水与苗木品种的相融试验。如果哪棵没有成活,他都会细致地查找原因。种活一株,才敢扩大到一片;一片山上的树成活了,才敢到另一片山上开始种植。
        正因为种一棵树太难了,所以,赵思为对树有着特殊的感情。2017年秋天,他发现山坡上那些原本长势良好的核桃树有些枝条枯萎了,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树皮周遭都被羊啃了。看着遭受厄运的树苗,他心疼不已,一面气冲冲地下山寻找肇事者,一边想着如何挽救这些树苗。最后,通过一种叫做“桥接”的技术,终于使上百棵濒临死亡的核桃树又活了过来。
        执著梦想,不畏寂寞孤独
        种树最早是一队人:赵思为和他从老家招来的几十位民工。他们居住在原来山民遗留下的石头房子里。大家每天吃着简单的伙食,起早贪黑,风餐露宿。刚开始,工人们还兴致勃勃,但渐渐地,很多人开始忍受不了这里的寂寞。一年春节过后,几位民工就再没回来。
        这时候,另一个困难接踵而来:资金问题。未承包荒山前,赵思为的富裕在朋友圈中是出了名的,如果只顾自己的家庭,“钱可能几辈子都花不完”,但在这么大面积的山上植树造林,几千万元投进去,都像一粒小石子投入汪洋大海,了无痕迹。而造林所用的钩机、铲车、拖拉机、三马车每天都要烧油,他渐渐感到了捉襟见肘。最后几位跟随他的民工,觉出了他的窘迫。渐渐地,他们也离开了。1.5万亩的大山上,只剩下他一个人。
        一个人面对空寂的大山,也没有动摇他治理荒山的信念。每天早晨5时,他准时起床,带上工具,开着皮卡车上山。山场很大,即使开车到下一个工作地点,也需要很久。为了不在来回的路上浪费时间,中午他就在工作的地段用带来的馒头咸菜充饥。在空无一人的大山上,无论他做多做少,都没有人知道。但,他一刻不舍得休息,只争朝夕。早晨天不亮上山,晚上直干到看不到手指,他才独自一人开着皮卡车,借着昏黄的车灯,小心翼翼地回到石头小屋。
        2016年“7·19”洪灾那天,赵思为正在山上修剪树木,下午两三点钟,淅淅沥沥下起了雨。他还没有来得及撤回住所,倾盆大雨已从头上直灌下来。说时迟,那时快,凶猛的山洪像一头咆哮的野兽,从山上冲了下来。情急之中,他抱住了面前的一棵大树,才没有被脚下的洪流卷走。
        洪水过后,山中潮气蒸腾,赵思为居住的石屋里,墙上地上甚至床上都发了霉,面粉、馒头都坏了。停水、停电,下山的道路全被冲毁,手机没有信号,他仿佛与这个世界彻底隔绝了。好在他在山上还储备了些柴油,皮卡车还能发动。白天,他把车发动起来,用空调来降温;晚上,就一个人睡在房顶上。
        饥饿、孤寂、绝望,煎熬中度过11天后,手机终于有了信号!他给在石家庄市里的妻子打了个电话,只说了一句“我没事”就挂了。“再多说一句,就要哭出来。”第19天,井陉县政府派人上山来看他,给他带来了一些面粉和食物,他这才吃上了热的东西。当孩子们想方设法赶过来时,他独自一人已在“孤岛”上度过了33天。
        洪灾过后,有人问起他一个人困守深山的生活,他笑笑说“那真是天当被、地当床,野菜水果当干粮”。他说自己无怨无悔,因为这里有他的绿水青山梦。
        11年来,赵思为投在山上的资金已达1.2亿元之多。如今,在1.5万亩的生态开发园内,已种植核桃、苹果、梨等经济林木2300亩,约16.5万棵;种植侧柏、油松、黄栌等生态林木1000亩,约10万棵,由此带来的生态改善受益面积达22平方公里。(记者 赵书华)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强调 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