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葬礼策划师:让没有预演的生命少留遗憾

05.04.2021  05:20

北京八宝山殡仪馆葬礼策划师靳中学。

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办公众开放日。

清明节,人们在北京八宝山老山骨灰堂祭祀先人。

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推出水溶祭祀品。

  中新社北京4月4日电(杜燕 徐婧)“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聊过往,聊生死,聊以后没有‘我’的日子。‘我’可以说出心愿清单,甚至当下的‘我’与那个即将逝去的‘我’对话,向亲人叮咛。

  谈到两年前的一场“生前告别会”,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的葬礼策划师靳中学感觉一切历历在目。

  “一直以来,受很多因素影响,国人对死亡讳莫如深,但改变正在一点点发生。”对此,靳中学感触颇深。

  在进入殡葬行业之前,靳中学在北京一家国企做技术员近十年。其间,一位好友的父亲意外去世,好友悲痛不能自已,靳中学协助与殡仪馆接洽葬礼各种事宜,大到葬礼的整体布置,小到一首乐曲的播放、一朵鲜花的摆放,等等。

  从那时起,靳中学萌发了深入了解殡葬行业的想法。

  2006年,他进入八宝山殡仪馆,成为一名殡葬行业从业者。

  虽然有妻子、父母的支持,但转行的最初几年里,他不愿对同学、亲友提起自己的新职业,“更多的是怕在聚会的场合、在欢乐的场合,引起别人的忌讳。

  “现在大家都知道我的职业,有时候还会一起展开生死小讨论。”靳中学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在逐步转变,“死亡”的谈论不再讳莫如深。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工作中,面对悲伤的逝者亲人,在策划葬礼的三到五天时间里,靳中学把自己当作他们的临时亲人,在与逝者家属的沟通中协调事宜,更平抚、疏导情绪。

  当逝者家属情绪爆发,靳中学都耐心倾听,给予平和的回应。碰到家属产生矛盾时,他让大家“将暂时的矛盾放一放,让亲人安息。

  “在不违反管理规定的情况下,逝者家属的需求能满足全都满足。”靳中学说,有时候甚至比家属先一步想到去完善葬礼的一个小细节,比如在音频中增加逝者生前经常哼唱歌曲的原声、向逝者敬献哈达完成遗愿,等等。

  这样的用心,靳中学15年如一日,至今他已策划了近万场的葬礼。

  采访中,记者跟随他来到告别厅,这里即将在第二天举行一场葬礼,他认真查看摆设的花圈、制作的挽联、摆设的花卉等。

  他告诉记者,每一场葬礼都会根据逝者的生平,制定个性化的方案。比如,逝者生前是一名学者,遗像前面的鲜花会摆出一本书的形状;逝者生前是一名音乐家或者音乐爱好者,遗像前面的鲜花会展示出乐谱,等等。

  在以梅、兰、竹、菊为主题的告别厅,正中均设置了一块大屏幕。他说,大屏幕上将以个性化内容展示逝者生前音容笑貌。

  葬礼中,有爸妈对孩子无尽的思念,“愿你在天堂无恙”;有年轻人与病魔斗争后“走到生命尽头”,只想大声对父母说出“我爱您”;有孩子失去妈妈后才发现“给妈妈很少,却总被夸孝心一片”……

  “生命没有预演,葬礼同样没有预演。”靳中学说,中国人比较含蓄,总觉得许多事情还有时间做,许多话还有时间说,但有时候却等不及就触碰了死亡。而自己能做的,是让逝者安息、让生者慰藉,“希望一场没有缺憾的葬礼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也让活着的人得到抚慰,人少一些遗憾,更好地活下去。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自然状态。近年来,包括八宝山殡仪馆在内的北京殡葬机构纷纷举办开放日,让更多民众了解殡葬行业,介绍惠民政策,推广融合绿色、科技元素的新葬式、新葬礼、新祭祀方式,同时开展生命教育。

  在靳中学看来,“”中不变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不变的是祭奠的传承性、仪式感、庄严性。

  “希望自己承办的每一场葬礼都能成为一场生命教育。”靳中学谈到,他和同事们正在探索:如何将服务延伸,或是让人们“超前”站在生命终点反思和整理人生,或是帮助临终的人们完成生命里未了的夙愿。(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