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举办2019年度春季学术报告会
本网讯 4月23-24日,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2019年度春季学术报告会在东校区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顺利召开。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方自然资源局和国土整治中心、相关公司等有关领导、专家、技术人员、研究生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新时代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创新。改革开放40年来,土地资源利用为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过度的土地资源消耗和粗放型发展策略已经触及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天花板,制约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严重威胁到了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的挑战。十九大以来,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资源安全战略、生态文明战略,在新时代背景下,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面临新的历史需求,只有进行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理论、技术、制度和战略的创新,才能为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土地资源基础支撑。
校党委副书记宁秋娅、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书记刘小波分别致开幕辞。开幕式由我校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教授主持。
会议主题报告阶段由重点实验室主任、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副主任郧文聚研究员主持。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庄少勤博士就“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做好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进行了专题报告,围绕为什么要强化空间之力、如何优化空间规划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空间治理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对新时代空间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认识。报告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要顺应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信息化领域学科带头人赵春江院士就“智慧耕地与未来农业”进行了专题报告,围绕智慧农业中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与精准投入等展开了详尽论述。
会议特邀报告阶段由我校张凤荣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赵烨教授讲述了“基于气-水-生-地-人关联性的土壤健康评价”,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土壤健康及其相关诊断指标和区域土壤健康管护的实践。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田志强研究员报告题为“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阐述了国内外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发展现状,并对新时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特征提出思考。
随后的会议专题报告阶段,重点实验室的教授、研究员、研究生,以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分别围绕五个专题进行了汇报。高伟达副教授、陈冲副教授、梁浩副教授等就“土地资源利用过程机理”主题进行了汇报,张凤荣教授、段增强副教授、张青璞工程师等就“土地资源利用”主题进行了汇报,高秉博副教授、张文选高级工程师、苏伟副教授等就“土地资源监测技术”主题进行了汇报,郝晋珉教授、杨晓光教授、汤怀志高级工程师等就“土地资源保护与健康”主题进行了汇报,朱道林教授、段文技副教授、王健副教授等就“土地资源管理”主题进行了汇报,期间与会领导、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
为鼓励青年学者的科研热情,本次大会设立了“李连捷五色土奖”。昝胥莉、孙忠祥、温良友、陈鑫、杜挺等5位博士生获得了金奖,汪顺义、黄安、张青璞、张文选、冯权泷、马佳妮、高璐璐、张益宾、汤怀志、张小丹等10位年轻学者和博士生获得银奖。会议总结与颁奖仪式阶段由郧文聚主持,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石元春院士受邀出席了颁奖仪式,并为5名金奖获得者授奖,李保国院长和张凤荣教授为10名银奖获得者授奖。会上,石元春院士指出,土地科学的发扬光大不仅要传承老一辈学者的探索精神,更要有青年学者与时俱进的新生力量。
在会议闭幕式上,郧文聚做了研讨会的总结发言,发言强调,“传承是重点实验室的核心理念之一,坚定不移、脚踏实地向前进是重点实验室的一种品格,顶天立地、发挥引领作用是重点实验室的一份的责任,重点实验室应着力土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土地学科建设和土地科学知识的普及,发挥好作为中国土地资源安全从科学到政策的观察家、研究员的作用,要重视新技术,积极响应国土空间规划,履行好新时代的使命、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