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35周年庆典举行
2014年11月15至16日,语言教学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35周年庆典在北京西郊宾馆成功举行。11月15日上午,大会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有北京语言大学各级领导、兄弟期刊嘉宾、编辑部退休编辑代表、学术研讨会的与会代表等共130多人。开幕式由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语言教学与研究》主编曹志耘教授主持。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发表致辞,高度评价了《语言教学与研究》35年来取得的成就。李书记指出,《语言教学与研究》自1979年创刊以来,本着务实、创新的精神,在历任主编、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语言应用研究方面的著名学术刊物,在推动语言理论研究、交流汉语教学经验、培养学术队伍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强调,当前汉语国际教育面临重大转机,主要以来华留学生的教学为主,发展到来华留学生的教学与海外国际汉语推广并重,《语言教学与研究》要以“对外汉语教学”名栏建设为契机,再接再厉,争取更大成绩。
开幕式上,著名语言学者及审稿专家代表赵金铭教授、《民族语文》主编黄行教授、《世界汉语教学》主编张博教授分别在致辞中深情地回顾了他们个人与《语言教学与研究》交往的点点滴滴,称赞《语言教学与研究》对学术发展和科学建设所起的显著作用,并以个人科研工作的亲身体会,勉励年轻人要善于研究,勇于投稿。
开幕式后开展了系列学术研讨活动。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语言教学与语言研究”,会期两天,采取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的形式。李宇明教授、施春宏教授合作的《汉语国际教育“当地化”的若干思考》、张谊生教授的《30年来汉语虚词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当前课题》、孙德金教授的《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语言学本质》、石村广教授的《从动结式的形成角度来看汉语的“补语”问题》、陈前瑞教授的《词尾“了”和句尾“了”的多功能模式》、赵日新教授的《语音弱化及其后果》、陈默副教授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自然口语产出的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研究》、黄行教授的《汉藏语系语言区域性特征的形成机制》等8篇论文先后作了大会报告,另有83篇论文在分组报告上宣读。研讨会报告精彩,交流充分,场上场下不时见到热烈讨论的情景。
11月16日下午,大会举行了简短而热烈的闭幕式。首先是施春宏教授主持的自由发言,听取各位学者、作者、审稿专家及旁听人员对《语言教学与研究》的意见和建议。张谊生教授回忆起自己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发表第一篇论文的经历,极大地鼓励了学术自信心。代表们纷纷发言,献言献策。自由发言后,赵日新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并介绍了编辑部处理稿件的基本原则和审稿流程。
本次研讨会的举行代表了《语言教学与研究》的学术追求和服务理念,具有以下特点:
一、 展示前沿性学术成果。本次研讨会的91篇入选论文,分别来自汉语本体研究、汉语教学研究、二语习得研究及语言应用研究,多数研究展示了学术的前沿性。
二、坚持学术的严肃性。研讨会完全采取征稿制,严把质量关。共收到来稿195篇,经过严格评审,录用91篇。审稿委员会和编辑部还就部分稿件中的问题跟作者多次讨论,丰富和完善文章或提要的基本认识。
三、积极为作者服务。《语言教学与研究》自创刊以后,始终坚持为作者服务的宗旨。尽管编辑部人手有限,本次研讨会还是特别开设了“特别投稿通道”,会议期间提供纸质全文的都将进入“特别投稿通道”,优先审稿,优先发表。目前共收到“特别投稿”48篇。
四、关注青年学者的成长。《语言教学与研究》始终关注青年学者的研究和学术成长,几乎每期都会发表数篇青年学者的论文。本次研讨会代表百分之九十都是青年学者,研讨会着意选拔年轻学者做大会报告和大会主持。
五、倡导节约和环保的理念。本次研讨会不设宴请和参观环节,并创设“胸牌回收”服务,使不可降解的塑料胸牌可以循环使用。
李宇明书记致辞
《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成员合影
大会合影